Refold Q&A SRS 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价值

(本系列内容摘录自 https://www.youtube.com/@Refold/ 中 Matt 参与的问答。因内容由语音转录翻译而成,文本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Q:
我想问一下关于在 Refold 各个阶段使用 SRS 的问题。在 Refold 的初始阶段,学习的单词通常都是沉浸中反复出现的高频词汇,这时候使用 SRS 看起来非常有效。但当学习者逐渐进入高级阶段,开始接触到沉浸中极少出现的罕见单词时,很多人却开始认为 SRS 没什么用,尽管它本来对记住罕见单词特别有效。那么随着语言水平提高,SRS 究竟是越来越有用,还是越来越没用?在高级阶段继续使用 SRS 是否值得,或者说到某个阶段就应该放弃呢?

A:
的确很难简单判断“SRS 是否越来越有用”这样的问题,因为 SRS 在语言学习的不同时期有完全不同的作用。

在初级阶段,SRS 帮助你处理记忆负担大、难以掌握的单词。刚开始学习时,你的大脑对目标语言的声音结构还非常陌生,这导致即便是高频单词也难以记住,容易“滑掉”。SRS 在这里的功能是帮助你稳固这些容易遗忘的内容。

到了高级阶段,新单词本身不再难以掌握,但问题变成了你在沉浸中遇到低频词的频率太低,难以靠自然遇见来记住。SRS 这时的作用则是人为地增加这些单词的曝光频率,弥补了单纯沉浸的不足。

因此,SRS 在初级和高级阶段实际上解决的是两类不同的问题,很难说其中哪种功能更为重要,关键在于你的学习偏好和语言目标。

在初级阶段,由于常用单词本身频率高,即使不用 SRS,只靠重复查阅(如使用 LingQ)也能记住,只是这样的方法比较杂乱,有些人会感觉不舒服。我个人偏好 SRS,因为它能系统地组织知识,避免遗忘-重复的低效循环。但也有很多人讨厌 Anki,更喜欢自然地、混乱一点地学习。

而在高级阶段,SRS 的价值很大程度取决于你的具体目标。如果你想迅速扩大词汇量,达到与母语者相当甚至超过他们的词汇规模,具备精准的词义理解,能够轻松阅读困难文本,SRS 会非常有帮助。

但如果你只是想达到一种实用的语言能力,能理解一般内容并流畅表达,此时继续使用 SRS 就未必重要。高级阶段的沉浸过程中,你即使不完全记住低频词汇,也能通过上下文理解意思,许多母语者对于自己语言中的罕见词也是这种半模糊的状态。这种情况下,放弃 SRS 并不会影响你的实际沟通能力。

因此,高级阶段是否使用 SRS 完全看你个人需求。如果你追求的是清晰精准的词义理解,想将词汇掌握得极为彻底,SRS 就是无价之宝。这也是我自己在日语学习中的选择和目标。但现实中也有大量学习者从不使用 SRS,仍然达到很高水平,可以轻松阅读高难度文本。

总体来看,SRS 在不同阶段有不同作用,没有绝对的必要与否,关键取决于你的偏好与语言学习的具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