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内容摘录自 https://www.youtube.com/@Refold/ 中 Matt 参与的问答。因内容由语音转录翻译而成,文本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Q:
我注意到一些普通话学习者说他们记得意思,但不记得汉字的读音。有人建议一个词用两张卡片。一张卡片测试你对意思的理解,另一张卡片测试你对发音的记忆。这种方法对日语和汉语这种语言有效吗?
A:
不,我不建议这样做。这么做的主要原因跟练习的原则有关,也就是你怎么练习。基本上,SRS的目的是提高你对沉浸式学习的理解能力,对吧?这真的是我们使用SRS学习语言的唯一原因。所以,为了让SRS能够真正帮助你提高沉浸式学习能力,你最好让SRS复习卡片的体验尽可能地模仿现实生活。这样才能用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提升。
想想看,当你在现实生活中读中文或日文时,当你遇到一个汉字,你需要同时知道它的意思和读音,并且同时回忆起来。永远不会出现只记得意思,不记得读音,或者只记得读音,不记得意思的情况。除非你在参加汉字测试,或者有人在没语境的情况下考你,那可能才会有这种情况。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需要同时回忆起这两者。所以,你要练习同时回忆起这两者。如果你在SRS里,做一张卡片回忆意思,另一张卡片回忆读音,那么单纯回忆读音或者意思,和同时回忆起两者的过程,是不一样的。所以,你其实是在练习一种对你没啥帮助的技能。所以我觉得,最好练习你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这些知识的方式,也就是你需要同时回忆起两者。如果你忘记了其中任何一个,比如,有些人可能更容易忘记读音,那么就直接把整张卡片判错,因为它说明你没有同时回忆起两者的能力。
我不觉得,嗯,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意思是,有人觉得在SRS里,应该尽可能把东西分成小块。我觉得这个原则适用于普通知识,但不适用于语言学习。一般来说,与其用一张卡片回忆10个事实,不如用10张卡片,每张卡片回忆一个事实。主要的原因是,如果你用一张卡片回忆10个事实,那么如果你忘记了其中一个,你就会对其他九个事实进行过度复习。这在算法上效率很低,对吧?因为这10件事本来就没啥关系,只是随意地被连在一起,复习的间隔时间只能按最弱的环节来算。所以你最终会对那些本来不弱的环节进行过度复习。但在语言学习中,这个原则不适用。因为你要记住,你需要优先考虑练习你的使用方式。你练习的方式,应该优于把所有东西拆分的原则。因为,也许你把意思和读音分开做成两张卡片,你的SRS复习效率更高了。但是,如果这导致你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同时回忆起它们,那你用起来就会很吃力,你需要分开进行两个心理过程。如果在回忆一个之后还要再回忆另一个,那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在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原则始终是练习你的使用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同时回忆起两者。所以你只需要一张卡片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