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old Q&A 精细沉浸、无阻沉浸及其中间状态

(本系列内容摘录自 https://www.youtube.com/@Refold/ 中 Matt 参与的问答。因内容由语音转录翻译而成,文本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Q:
对于介于无阻沉浸和精细沉浸之间的那些状态,你有什么看法

A:
正如 Refold 中提到的,仅仅在初学阶段,两种沉浸方式才有比较大的差异。一旦你对目标语言的理解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就不必严格地拘泥于某一种模式了。你基本上可以保持在自由流动的状态,只是偶尔查阅一下生词,因为这时候需要查阅的内容已经很少了。最终这两种沉浸方式会融为一体,你会自然而然地处于一种中间状态。当然,查字典的频率可能会根据你的理解水平而有所变化,这很正常。

那么,我对介于两者之间的那些状态怎么看呢?实际上这是一个连续的范围。我们之所以明确地提出精细沉浸和无阻沉浸这两种说法,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和讨论,如果总是说:「哦,这是一个连续的范围,两端之间有无限种可能」,那就很难给出具体的操作指导了。但当我们说:「我们假设存在这两个极端,你应该花这么多时间做这个,花那么多时间做那个」,这样就更容易沟通,也更容易让大家理解和执行。

一旦你有了足够的经验,就可以在这个连续范围内上自由发挥,不必纠结于「我现在要进行哪一种沉浸?」你可以凭直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个点。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一开始就做到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们才界定了这两种模式。

而且,你需要安排一些完全不查字典的沉浸时间,这样能让你的大脑意识到,即时理解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它还能帮助你培养预测能力,即使错过了(没理解)部分信息,也能继续理解或者说综合推测全部的内容。因为在现实对话中,你不可能暂停查字典,也不能倒带重听。你必须顺其自然,即使你错过了一些细节,你也能够随机应变,继续跟上对话的节奏,而不是完全不知所云。从这个角度来看,无阻沉浸对于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对话是非常重要的训练。

另一方面,虽然你查字典越多,学到的东西也会越多。但如果查得过于频繁,反而会让你脱离沉浸的体验,让沉浸变成一种纯粹的分析练习(而非语言习得,这样是得不偿失的)。

最终,随着学习的深入,精细沉浸和无阻沉浸的融合会变得非常自然。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水平已经可以摆脱这些分类,那就一定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