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old Q&A 平衡听力和阅读能力

(本系列内容摘录自 https://www.youtube.com/@Refold/ 中 Matt 参与的问答。因内容由语音转录翻译而成,文本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Q:
我在过去一年一直在学习中文,我发现我的阅读能力远远强于听力。我能看懂相当难度的内容,感觉只是在阅读一种字母不同的英语。阅读速度越快时,我就越能更迅速地把中文的隐藏字幕与听力融合起来。

我不确定是否应继续强化阅读能力,这样能更好地利用隐藏字幕,还是应该先专注于听力,把听力赶追上来?我觉得在中文里,这两项技能几乎像是截然分开的。

A:
你也许应该专注一段时间的听力,尝试拉近它与阅读之间的差距,至少不让它们的差距太大。

有些人认为,极强的阅读能力有助于提升听力,因为他们可以更快地阅读隐藏字幕,但我并不认同。要真正提升听力,关键是练习不带字幕的听力训练。

特别是在中文里,声音种类多且相似度很高,很多听起来相近的词汇会让人难以分辨。所以在观看带隐藏字幕的内容时,答案就摆在眼前,大脑几乎不用费力去判断说的是什么词,因为文字已经告诉你了。

只看带隐藏字幕的视频并不会真正锻炼听力。如果目标是能直接从音频里辨别出词汇,那就必须通过只听音频来练习识别词汇。

此外,如果听力与阅读能力差距过大,会带来一些问题。比方说,每当你阅读时,都是在脑海里默读,如果没有出色的听力,你就无法准确感知语言的真实发音,大脑可能形成错误的发音模式。

我感觉,如果在学习初期过度依赖阅读,大脑就会把这门语言架构成「以阅读为主」。我自己在学日语时就出现过这个问题,我在学习的前几年特别注重阅读,导致大脑几乎一直以阅读为核心来理解日语。我常常只有先知道那个词对应的汉字是什么,才能确认自己是不是真的理解它。而当大脑形成了以阅读为主的模式后,想要获得非常标准的口音就会更难。当然并非做不到,只不过难度会提升。

学习语言时,培养各种技能的先后顺序确实会影响它最终在大脑里根植的形式。这就像建造一栋摩天大楼——你不能随意在第三层楼与第四层之间多加一层,对吧?因为建筑的层序是固定的,除非你把整栋楼都拆了重来。

同理,你在语言中培养技能的顺序会以一种持久的方式影响大脑中这门语言的模式。理想状态下,语言在大脑中的“成型模式”应该更接近母语者,也就是先以听力为基础,然后才开始阅读,因为母语者往往是在能够熟练口语之前,并不会去学习文字。

当你以阅读为主时,大脑会用文字去划分语言音素,关注哪些拼写或符号组合成了哪个词汇。比如在中文里,你可能熟悉拼音,或者在台湾是注音符号。你的大脑更多依靠这些转写系统来处理语言,而母语人士并不依赖拼音,而是基于纯粹的声音来理解,这其中包含连读、音变等细节。在这些地方,过分依赖阅读会错过很多原本该通过听力习得的微妙点。理想情况下,应该先以听力打底,但那往往难度与耗时都非常大。

这也是为什么 Refold 主张在一开始就通过带字幕的内容进行“听力-阅读”结合练习,同时安排更多的被动收听进行额外的听力训练,然后在后面的阶段,还要在无阻沉浸中移除字幕。这样能保证相对均衡的发展。阅读本质上比听力更容易,所以一般你的阅读能力会比听力更好,然后任何阅读训练会进一步增加两者的差距,所以我们要避免这种差距过大,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妥协。只要不让听力落得太远,你的大脑中的语言模式就不会变得以阅读为主导。但就你的情况来看,听力和阅读的差距似乎已经非常大了,所以我的建议是先停止阅读一段时间,全力专注于听力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