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old Q&A 被动收听算输入吗?总时间目标有用吗?

(本系列内容摘录自 https://www.youtube.com/@Refold/ 中 Matt 参与的问答。因内容由语音转录翻译而成,文本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Q:
被动收听(passive immersion) 算作输入吗?
我的目标语言是西班牙语,来自 Dreaming with Spanish 的 Pablo 说,大约需要 1500 小时的输入才能达到接近母语的西班牙语水平。我一直尝试每天进行 5-6 小时的被动听力,以及 2 小时的主动听力 (active listening)。过去几周进展顺利。但是被动收听真的算作输入吗?我应该把我积累的这些被动听力时间算入那 1500 小时的目标吗?这个 1500 小时是指主动输入,还是任何输入都算?

A:
被动收听当然算输入。1500 小时的说法在我看来这是严重的低估,听起来你好像有点过于执着于这个数字和达到 X 小时数的目标了。

基本上,一小时的输入并不等于另一小时的输入。这才是这里的关键信息。有很多因素会影响你需要多少小时的输入才能达到某个特定点。例如,你的输入越可理解,你进步就越快。你个人越投入、越专注地参与输入,你的大脑就越快地习得。输入越密集(每小时句子越多),你每小时获得的就越多。甚至还有其他因素。

而且,你在时间上越集中地投入这些小时数,你进步就越快。所以,一年内完成 1500 小时,实际上比两年内完成 1500 小时带来的进步要多。

此外,个体差异也非常大。这取决于你的背景、你的倾向、你的语言学习史。我确实认为,在语言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天赋差异。每个人都能通过 Refold 100% 学会一门语言达到流利。只是我认为有些人确实比其他人学东西更快。事实上,我不认为自己与我见过的其他人相比有特别大的天赋。

所以,基本上,1500 小时的输入——即使我们只谈论主动输入——能带给你多少进步,取决于太多因素,以至于事先无法准确预测。1500 小时也许能让你达到基本流利度,我的意思是,如果你遵循 Refold,它很可能会让你达到基本流利度。但接近母语水平?不可能。我很惊讶居然有人提出这个数字。

但是,是的。所以,我认为设定一个目标,比如“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要完成 X 小时的主动沉浸和 Y 小时的被动沉浸”,这会更好。而不是设定一个总数目标,因为那样可能会导致你完全忽略被动输入。并且在那个时间段之后重新评估。

总之,这些像“需要 1500 小时才能流利”的数字,它们有帮助,因为它们给了你某种里程碑式的概念,让你知道“我大概还有多远?这大概需要多久?”你可以做些计算。但请记住,这些都是非常非常粗略的数字。这方面没有严格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当我们在谈论个人学习,一切都是自我引导的时候,有太多的因素在起作用,这些数字不会非常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