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内容摘录自 https://www.youtube.com/@Refold/ 中 Matt 参与的问答。因内容由语音转录翻译而成,文本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Q:
关于学习数字,你认为需要用日语做数学题或进行专项训练(drills)才能达到母语者的水平吗?母语者有理由成千上万次地使用数字,所以我在想,仅仅通过沉浸(immersion)是否永远无法达到母语者的水平?你能像用英语一样快速读出“136,849円”吗?如果可以,你是怎么做到的?
A: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我认为,仅仅通过获取输入(getting input),不可能达到接近母语者那种对数字的自如程度。使用数字是一项需要大量练习才能真正掌握的技能。
我个人的假设是,大脑处理数字的部分与处理大部分语言信息的部分是略有分离的。我在英语和日语中都注意到了这一点。很多时候,当你听一种你流利的语言时,理解所说的内容不需要任何主动努力,对吧?我听日语或英语播客时,就是自然理解。但很多时候,当出现一个非常大的数字时,尤其是在日语中,如果我不主动决定去理解这个数字的含义,我的大脑就会倾向于“哦,一个大数字”,然后就继续听下去了。感觉上并没有真正处理那个数字到底有多大或具体是什么。
所以,主观感觉上确实有点不同。对我来说,是的,数字有点独立,是需要通过训练才能真正掌握的东西。
首先,过去几年我在理解日语数字方面进步了很多,我认为这是通过每次都努力确保自己理解了听到的数字做到的。如果你看视频听到比如“十三万六千八百四十九”(136,849),我会试着在脑海里看到数字 1、3、6、8、4、9,确保自己真的在处理它。因为我认为当你的大脑只是简单地判定“哦,大数字”然后跳过时,你实际上没有任何进步。所以你必须有意识地练习理解数字这个动作,然后它会变得越来越快。
尤其对于日语(和汉语一样),这真的很难,因为大数字的单位不同。比如日语中,“万”(man)是一个独立的单位(10,000)。所以他们说一万是“一万”(ichi man),十万是“十万”(jū man),一百万是“百万”(hyaku man)。一旦涉及到“万”,就真的很难适应,因为它(和英语的千位分隔体系)有根本的不同。
我打算以后在我的主频道上专门做个视频讲这个。对我来说,当我改变了在脑海中构想日语数字的方式后,帮助很大。英语里,写数字时每三位一个逗号,对吧?比如十万是 100,000 (100, comma, 000)。一百万是 1,000,000 (1, comma, 000, comma, 000)。我们放置逗号的位置与我们在英语中构想大数字的方式是匹配的。比如一千是 1,000 (1, comma, 000)。一百万是 1,000,000。逗号后面的数字代表一个新的量级(grouping)。
它从千升级到百万,而不是千千。它升级到下一个计数单位。我注意到,当我在脑海中视觉化大数字时,我会带上逗号。让你困惑的是,你试图用英语的逗号位置来处理日语数字,它们对不上。因为“一万”(ichi man)是 10,000(写作 1,0000 可能更符合后面说的)。
所以我换了一种方式,在脑海里构想了一个新的逗号位置系统,不是每三位一个逗号,而是每四位。所以你有 0000,逗号,一万(ichi man);然后又是 0000,逗号,一亿(ichi oku)。当你用这种方式时,视觉化数字立刻就容易多了。比如听到“三十万”(san jū man),你知道是 30,然后“万”(man)就意味着在 30 后面加个“四位分隔符”(想象中的逗号),然后补上四个零(30,0000)。
基本上,我认为作为英语母语者,在脑中处理日语数字之所以如此困难,是因为你试图将日语系统转换成英语系统。但如果你完全抛弃英语系统,在脑海里建立一个全新的(四位分隔)系统,就会容易得多。这对我帮助很大。
因此,我在理解日语数字方面快了很多。但在实际输出数字或在脑中进行计算方面,我日语肯定还是比英语差远了,我认为这是因为我没有进行那么多练习。我有所进步,但我确实觉得,如果想提高使用日语数字的能力,我必须实际练习使用日语数字。这是仅靠输入无法解决的问题之一。
但换个角度想,我其实并不需要非常擅长在脑中处理日语数字,因为我不住在日本,也不做任何除了理解之外涉及处理大型日语数字的事情。我不需要用日语做数学或算术。但我搬到日本后,可以想象我将不得不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使用日语进行计算,比如和人交谈时,如果用日语工作,或者只是在便利店找零钱时等等。所以我认为,随着我实际需求的出现,我会变得更好。比如,如果我需要经常用日语做计算,那么我就会经常用日语做计算,通过这样做,我就会变得擅长。这是我最终希望掌握的技能。
我现在更擅长了,但我认为目前没有必要做专项训练,因为我并没有因为日语计算能力不足而感到困扰。我想,当我开始因此感到困扰时——也许将来我需要用日语做计算(因为住在日本),但又没有频繁到足以真正提高——可能到那时我会尝试做些专项训练之类的来彻底掌握它。但目前我倾向于等到我真正感受到需求再说,因为现在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