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内容摘录自 https://www.youtube.com/@Refold/ 中 Matt 参与的问答。因内容由语音转录翻译而成,文本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Q:
就被动沉浸而言,哪种内容最适合?如果语言习得源于可理解性输入,那么动漫和其他视觉节目是否不是最佳选择,因为在被动沉浸时缺少了视觉上下文?相比之下,有声读物、播客等专为听觉设计的媒体是否更适合被动沉浸,因为它们本就不依赖视觉上下文?在语言学习的早期阶段,这个问题重要吗?"
A:
这个问题的实际是在问:如果可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关键,那么那些专为听觉设计的内容是否比视觉媒体更适合被动沉浸?毕竟在被动沉浸时,我们只是在听,而不是看。
在大多数情况下,答案是否定的。总的来说,纯听觉内容在语言难度上要远高于视觉媒体。
我在我的一个视频中,在不同的上下文中谈论过这个问题。举个例子,想象动漫中一个起床的场景:主角醒来、起床、刷牙、下楼。在动漫中,你可能只会听到"啊,好困"这样简单的台词,其他信息都通过画面传达。但如果是有声读物描述同样的场景,你会听到"他的眼皮缓缓抬起,闹钟的声音还在耳边回响"这样详细的描写。这些描写往往使用不常见的词汇,远比日常用语复杂。
正因如此,即使是从未看过的动漫,对初学者来说也比同样内容的有声读物更容易理解。动漫使用的语言更简单,而且配有音效和音乐,这些都能帮助推测剧情发展。
相比之下,有声读物是纯粹的语言输入,没有音效和音乐的辅助,只有单调的朗读声。加上大量复杂的描述性语言,这对初学者来说几乎完全不可理解。
所以,虽然有声读物对高级学习者很有帮助,但对初学者来说完全不适合被动沉浸,因为理解起来太困难了。
动漫,尤其是已经看过一遍的动漫,反而更容易理解。这也是为什么在 Refold 方法中,我们建议不要被动听陌生的内容。新内容应该用于主动沉浸。
主动沉浸时,你会接触全新的内容。之后再被动重复听这些内容。比如,当你主动看完一部动漫后再被动听其音频,因为你已经知道每个场景发生了什么,所以完全可以理解。虽然动漫本应该配合画面观看,但因为你已经看过一遍,脑中已经有了画面。这样即使只是在听,你也能在脑海中重现场景。这种方式能让内容达到最大程度的可理解性,因为你不仅确切知道每个场景的发展,还能利用所有上下文线索来理解对话。
而有声读物往往会让初学者完全迷失。因此,在学习初期,最好的被动收听材料是你已经主动看过至少一遍的动漫、电视剧或其他生活片段类型(slice of life)的视觉媒体。
如果你不想重复相同的内容,想在被动收听时尝试新内容,那么关键问题就变成了"什么最容易理解",因为最容易理解的内容就是最有效的。
即便如此,对初学者而言,有声读物和播客仍然过于困难。所以,虽然这似乎违反直觉,但视觉媒体可能比专门设计用来听的内容更容易理解,主要是因为后者使用了更难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