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old Q&A 不用母语字幕如何准确理解目标语言,误解不消除会形成坏习惯吗?

(本系列内容摘录自 https://www.youtube.com/@Refold/ 中 Matt 参与的问答。因内容由语音转录翻译而成,文本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Q:
如何在不使用任何译文字幕作为参考的情况下正确学习目标语言句子的含义?有时我看到一个句子,认为自己理解了,但实际上并没有,而且只有看到译文字幕,才发现之前的理解是一种误解。这会让我养成误解句子的坏习惯吗?

A:
这种情况并不会造成负面影响,因为最终沉浸式学习会消除理解中的任何偏差。

可以这么看这个问题,这就是我们所有人学习母语的方式。我们都几乎完美地理解了我们的母语,即使我们从未将我们的理解与其他语言进行比较。当我们还是婴儿学习母语时,我们只知道母语,我们不知道任何其他语言,所以我们无法查看字幕来确认我们是否正确。然而,我们最终都获得了几乎完美的理解。

有一些说法,比如我之前一直以为“for all intents and purposes”是“for all intensive purposes”,作为一个母语使用者,我花了 20 年的时间才意识到这是错误的。但这些情况非常少见。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我们没有将我们的理解与某种正确答案进行比较,我们最终还是获得了相当完美的理解。

基本上,如果你进行了大量的沉浸,任何误解都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例如,你严重误解了一个句子,理解的含义几乎与句子的实际含义相反。然后,如果你正在看电视节目,有人说了这句话,而你却把它理解成与它实际含义相反的意思,你会意识到,“哦,这很奇怪,考虑到这个语境,这根本说不通。他说的话和应该说的意思相反”。即便一次不二次不足以让你意识到你的解释是错误的,但最终它会变得清晰,“嗯,为什么每次有人使用这个助词时,他们说的话都没有意义?” 你最终会意识到,“好吧,我一定是误解了这个东西的意思。”

通常这些误解,你甚至不必有意识地去纠正它们。你最终会无意识地纠正它们,因为你的潜意识在不断地分析语言,反复检查它的理解,并寻找误解。所以我的发现是,只要你继续进行足够的沉浸,最终所有的误解都会被消除。所以,当我看到这个日语句子时,它的意思对我来说显而易见。实际上,我花了几秒钟的时间仔细思考,才能够明白这个人是如何以他们的方式误解了这个句子。但这并不是因为这个人笨或者日语不好,而是因为我的大脑花了太多时间分析日语,以至于它建立了一个如此强大的模型,以至于没有误解的空间。

你只需要给你的大脑提供足够的输入,最终就能达到这一点。如果每次使用某个词汇都不符合语境,它最终会意识到存在误解。

所以,我认为人们可能想知道“我不会养成与理解相关的坏习惯吗?”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在谈论口语时经常谈到坏习惯。但问题是,如果你说的话错得离谱,以至于母语人士完全无法理解,这会很明显,因为他们会奇怪地看着你,他们会说“嗯?” 所以,几乎不可能把一些错得离谱、完全不符合母语人士习惯的说法变成坏习惯。但问题是,有很多情况,你可以说一些不自然的话,也许语法不正确,母语人士不会这么说,但它已经足够接近正确答案了,而且母语人士可以理解你的意思。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说了一些错误的话,它不自然,不是母语人士会说的话,但你没有收到任何反馈让你知道它是错误的,因为只要母语人士理解了你,他们可能会继续谈话,什么也不说。所以通过这种方式,你犯了错误,没有收到任何反馈,这样一来,这些错误就会变成坏习惯。

但是当涉及到理解时,你总是会收到关于你的理解的反馈,即在当前语境下它是否有意义。正因为如此,几乎不可能维持或养成真正的不良习惯,因为就像我刚才说的,在这一点上我重复了自己,很明显你的理解是错误的,因为它在给定的语境下没有意义。这就是为什么坏习惯是你确实需要在口语输出方面担心的事情,但在输入方面却不需要担心。

另外一个问题是,很多时候英文字幕只是对日语字幕的非常粗糙的翻译。在日语到英语的特定情况下,但可能在所有字幕中都是如此。很多时候,他们实际上并没有告诉你日语的字面意思,他们只是在说一个美国人或一个说英语的人在类似情况下会说什么。有时这会导致相当不同的含义。所以很多时候,如果你总是参考英文字幕,你最终可能会更加困惑,因为也许你最初的解释实际上是正确的,但英语以一种不同的方式翻译了它,以至于你开始怀疑你最初的理解。

这就是为什么偶尔使用英文字幕会很有用,特别是如果你只是错过了非常重要的情节。但总的来说,经常将你的理解与英文字幕进行比较是一个坏习惯,因为要准确理解日语,你必须学会掌握日语的思维方式,这将与英语完全不同。所以如果你总是试图将你的理解融入英语的概念模型中,那么这将真的阻碍你并减慢你的速度。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太建议经常看英文字幕,因为它们会导致你将你的理解强加到英语的概念框架中,而不是为你理解目标语言发展出一个新的概念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