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old Drafts 如何复习句子卡片

(本系列内容整理自 Matt 的相关视频,文本由语音转录翻译而成,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视频链接:How to Review Sentence Cards in Ankis)

  • 本文讲解 Anki 中两种句子卡片(文本卡与音频卡)的具体复习方法与标准。
  • 复习文本卡片要确保掌握发音、句意和各成分含义,目标是直接理解而非翻译。
  • 复习音频卡片重点在于听懂句子,也要阅读背面文字以学习书面形式;分级用“通过”或“重来”。

两种句子卡片:文本卡与音频卡

大家好,我是 Matt。今天我来谈谈如何在 Anki 中复习句子卡片(Sentence Card)。如果你还不了解什么是句子卡片,可以看看描述区里的文章链接,里面解释了什么是句子卡片、如何制作、有何用处等等。

首先要明确,句子卡片主要有两种类型:文本句子卡片(Text Sentence Card)和音频句子卡片(Audio Sentence Card)。

  • 文本卡片:卡片正面是目标语言句子的书面形式。
  • 音频卡片:卡片正面是目标语言句子的音频文件。

这两种卡片的复习方式略有不同。我会先讲文本卡片,再讲音频卡片。

复习文本卡片

复习文本卡片时,第一步自然是阅读卡片正面的句子。你可以选择读出声,也可以在心里默读,看你个人习惯和当时的心情。

三个核心标准

读完句子后,要确保自己能达到以下三个标准:

  1. 知道这个句子的正确发音
  2. 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3. 明白句中各个组成部分(单词、语法结构等)的作用

我们来详细说说这三点:

  1. 发音

    • 如果你学习的语言书写系统非常直观(比如韩语或西班牙语),只要你会读字母表,通常就能读出任何句子,这一点不成问题。
    • 但如果你学习的是日语、中文,甚至是英语这类书写系统不完全对应发音(或非表音文字)的语言,有时你可能看懂了句子,却不知道怎么读。
    • 因此,必须确保自己掌握发音。比如学日语,要会读所有汉字(Kanji);学中文,要知道每个字怎么读。(我在描述区放了一个视频链接,讲解如何处理中文声调和日语声调重音。)
  2. 句意

    • 要确保自己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
    • 理解有时不是非黑即白的。可能你觉得“大概”懂了,但又不是 100% 确定。一般来说,如果你对句意有了相当清晰的概念(比如达到 90% 的理解程度),那就算足够好了。
  3. 成分

    • 不仅要理解句子的整体意思,还要明白句中每个词的意思以及它们如何组合起来表达这个整体含义的。不能仅仅依赖上下文猜测。

总的来说,复习文本卡片的过程很简单:读句子,确认自己(1)会读,(2)懂句意,(3)明白句子内部结构。

理解,而非翻译(心智语 Mentalese)

这里要强调一点:复习的目标不是把句子翻译成你的母语,而是要能够直接用目标语言来理解它,即在“心智语”(Mentalese)层面进行理解。(我在另一期视频《如何(不)用目标语言思考》中详细解释过这个概念)。

当然,你可能会发现自己不自觉地就在脑子里翻译了。这没关系,尤其在初期很常见,不必为此焦虑。关键是不要刻意去翻译。

为什么人们会倾向于翻译?通常是因为他们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理解了,翻译成母语似乎是验证理解的一种方式。这里有个小技巧可以帮助你确认理解,同时避免翻译:尝试在脑海中想象一个符合该句子语义的场景。如果你能清晰地构想出这个场景,通常就表明你理解了句子的意思,而无需依赖母语翻译。

如何评价卡片(Grading)

在你判断自己是否满足了上述三个标准后,就可以翻看卡片背面,然后对卡片进行评价(Grade)。

  • 评价选项:我强烈建议只使用“Good”(通过/Pass)和“Again”(重来/Fail) 这两个按钮,不要使用“Easy”(简单)和“Hard”(困难)。关于为什么这样做更优化的具体解释,可以参考我们在 MIA 网站上发布的“Low-Key Anki”系列文章,它能显著提高 Anki 算法的效率。(提示:你可以通过安装一个名为“Pass/Fail”的 Anki 插件,将四个按钮简化为两个。)

  • 何时选“通过”(Good/Pass)

    • 如果你非常确信自己掌握了发音和意思,并且能在3-4 秒内轻松回忆起来,那就选“通过”。这种情况下,你甚至不需要看卡片背面的信息(除非背面有你想听的音频,见下文提示),直接评价,然后进入下一张卡。卡片背面的信息主要是用来在你需要时帮你回忆的。
    • 如果你回忆时出现了短暂的“卡壳”(brain fart),比如一开始想错了,但很快意识到并回忆起正确答案,而且你确实对这个内容很熟悉,也可以算作“通过”。
  • 何时选“重来”(Again/Fail)

    • 如果你未能满足发音、句意、成分理解这三个标准中的任何一个(比如读错了、意思理解错了、不清楚某个词的作用)。
    • 或者,虽然你最终想起来了,但花了超过 3-4 秒,感觉很费力、很挣扎(racking your brain),也应该选“重来”。这表明你对这张卡片的掌握还不够牢固。
  • 犹豫不决时:如果你不确定是该选“通过”还是“重来”,建议倾向于选择“通过”。为什么呢?因为很多时候,即使你这次有点犹豫,下次卡片出现时你可能就完全记住了(可能通过沉浸接触到了相关内容,也可能就是记忆的随机性)。如果你这次选了“重来”,Anki 会大幅缩短复习间隔,导致你可能要做很多不必要的额外复习。而如果你选了“通过”,最坏的情况是下次遇到时你忘了,那时再选“重来”也完全来得及,从长远来看,对整体复习次数的影响很小。倾向于选“通过”可以帮你节省大量时间,用于学习新卡片或进行更多沉浸。

一个补充说明:如果你的卡片背面包含音频(无论是单词音频、句子音频,还是两者都有),建议无论你对卡片掌握得多好,都要听一下音频。这有助于你在听力中捕捉到目标词汇。

处理难以理解的卡片

有时会遇到一种情况:你读了句子,不确定意思;翻到背面看了所有信息(定义、图片、例句等),但还是搞不懂这个句子到底在说什么。

这种情况不应该经常发生,因为通常我们只应该添加自己能够理解的句子到 Anki。但它确实偶尔会发生,原因可能包括:

  • 这个句子的理解高度依赖于你已经忘记的原始语境。
  • 随着你语言水平的提高,你意识到这个句子存在之前没发现的歧义,而你不确定哪个解释是正确的。
  • 或者就是单纯因为某些原因,这张卡片让你感到困惑。

遇到这种卡片时,最好的处理方式通常是直接删除它。因为如果你连看了背面信息都无法理解,那么仅仅靠 Anki 更频繁地让你复习这张卡片,并不会 magically 让你理解。强行复习只会让你每次遇到它都感到困惑和沮丧,这会严重影响你的 Anki 复习体验,甚至可能导致你放弃 Anki。

不用担心删掉卡片会“损失”知识。你很可能在未来的沉浸式学习中再次遇到构成这个句子的单词或语法点,并在更自然的语境中学会它们。

当然,还有一种反直觉的选择:把这张卡片标记为“通过”。这相当于把判断推迟,交给未来的、语言能力更强的自己。也许几个月后,当这张卡片再次出现时,你的水平已经提高了,就能理解它了。如果到那时仍然无法理解,再删除也不迟。

复习音频卡片

复习音频卡片的整体流程和标准与文本卡片非常相似,所以我就不重复所有细节了,只重点讲讲不同之处。

音频卡片的正面是目标语言句子的音频。你的任务是:

  1. 听懂音频中的句子
  2. 同样要确保自己能达到三个标准:
    • 辨认出音频中的所有单词。
    • 理解这些单词的意思。
    • 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3. 同样地,目标是直接理解,而非翻译

关于重听音频:听 2-3 遍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如果你需要听 4 遍或更多才能理解,这通常意味着这张卡片对你来说太难了。你应该将其标记为**“重来”(Again/Fail)**,或者考虑删除/推迟(见下文)。

音频卡片背面的一个关键区别在于,它会包含该句子的书面文本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即使你对听懂音频非常有信心,我仍然强烈建议你看一下背面的文本并阅读一遍。 这样做可以帮助你将口语形式与书面形式联系起来,从而在练习听力的同时,顺便学习阅读。很多人认为音频卡片只训练听力,不训练阅读,但只要你坚持阅读背面的文本,实际上可以同时提升两种技能。

  • 评价卡片:标准与文本卡片相同。如果你听懂了(识别单词、理解词意和句意),并且在 3-4 秒内完成,就选“通过”。如果听不懂,或者需要反复听很多遍才懂,就选“重来”。同样,犹豫不决时,倾向于选“通过”。

  • 处理难以理解的卡片:对于音频卡片,删除那些你听不懂的卡片甚至比文本卡片更重要。原因在于口语和书面语的处理方式不同。阅读时,你可以按自己的节奏慢慢消化。但听口语时,信息是转瞬即逝的,通常语速快、发音含混。如果你无法以接近原始语速的速度处理并理解音频,那么这个听力材料就超出了你当前的能力范围。

    有些学习者可能会试图通过“作弊”来应对听不懂的音频卡:他们记住卡片背面的文本,然后在听到模糊的音频时,靠回忆文本来“识别”句子。这是绝对要避免的,因为它完全违背了音频卡片的初衷——训练你直接理解口语的能力。如果你发现自己需要依赖阅读文本才能“听懂”音频,那就说明这张音频卡片对你来说太难了。最好的办法是删除这张卡片,或者像之前提到的,将其标记为“通过”,交给未来的自己处理。不要试图通过记忆文本来强行通过你听不懂的音频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