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old Drafts 与 Matt vs Japan 聊语言学习:MIA 方法与日语之路

(本系列内容整理自 Matt 的相关视频,文本由语音转录翻译而成,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视频链接:Steve Kaufmann & Matt vs Japan Discuss Hardcore Language Learning

  • Matt 拥有近八年的日语学习经历,前五年为高强度学习,近期也开始涉猎中文并积极分享其学习方法。
  • 他的日语学习深受 AJATT 理念影响,早期专注于海量输入和沉浸式环境营造,并结合 Anki 进行知识巩固。
  • Steve Kaufmann 强调大量输入和在语境中学习,对完美主义和过度追求技术细节持保留态度,更注重有效沟通。

Matt 的日语学习历程与当前重心

Steve: 他是日语学习者,我们将像往常一样讨论语言学习。Matt,请讲。

Matt: 感谢邀请,这真是荣幸。我一直是您的忠实粉丝,很高兴能参与这次对谈。我学习日语已有七年,或许将近八年了。最初的五年是高强度学习。最近,我也开始涉猎中文。我有一个 YouTube 频道,主要讨论语言学习,特别是日语。我专注于帮助那些真正想要达到外语学习者能企及的最高流利水平的人。

Steve: 你说你最初的五年日语学习非常密集,具体是怎样的呢?

五年强化学习:AJATT 与早期输入法

Matt: 头六个月我还在美国,那时我非常专注于输入。我深受一个名为“All Japanese All The Time”(AJATT)的网站及其创建者的启发。他深受史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输入假说的影响,并将这些理念推向极致。他的哲学是,你身体在哪个国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周围三英尺半径内的环境。

所以,我听从他的建议,把所有电子设备都设置成日语,开始只看日语电影,只听日语内容。虽然一开始我理解得不多,但我坚持了下来。我还使用了 Anki 这种间隔重复系统(SRS)来逐步建立对语言的显性知识,慢慢地,我对输入的理解越来越多。我初期完全没有专注于口语,只是努力去理解。

日本交换生体验

Matt: 六个月后,我去了日本,参加了一个为期六个月的高中交换项目。在那里,我继续完全沉浸在日语环境中生活,当然也取得了很大进步。

Steve: 你在日本上的是什么样的学校?

Matt: 我在日本上的是普通高中,和日本学生一起。他们直接把我安排进了生物课、预备微积分课等等,所有课程都是用日语进行的。我当时显然听不太懂。那段经历其实挺艰难的,因为他们送我去的那所学校非常注重英语教学。我想他们之所以接收我这个交换生,是觉得能帮助其他学生对英语更感兴趣,鼓励他们多学习英语。所以,这更多是为了他们,学校并没有真正为我安排合适的学习位置。我甚至不在点名册上,他们就让我坐在角落里。

Steve: 你当时在日本哪里?

Matt: 我在群马县,离东京大概几个小时车程。那地方不算出名,现在我和日本朋友说起我曾在群马县,他们都会问:“你为什么要去群马?”但那是他们送我去的地方。不过,我想当时无论在日本哪里,对我来说差别可能也不大。

对流利度的再认识与阅读材料

Matt: 在日本,我有些被边缘化,因为学校里的孩子们都非常专注于自己的学业,那是一所学习强度很大的学校。但我自己则非常专注于学习日语,努力学习阅读。我花了很多时间尝试阅读书籍。

Steve: 在去日本之前的头六个月,你在美国时,有进行日语阅读吗?

Matt: 有的,但我还没到能读小说的程度。我主要看带日语字幕的日本电视节目,也读一些日本漫画。到日本后,我特别兴奋能开始读纸质书,那些没有图片、纯文字的书。我记得大概花了一个月才读完我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那本小说其实还挺简单的。

流利度是连续光谱:持续沉浸

Matt: 当我从日本回来后,我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我仍然没有达到我期望的水平。因为之前受 AJATT 网站创建者的影响,他对流利度有一些不太切实际的说法,我当时的印象是,作为一名 17 岁的少年,读了他的网站后,觉得“哦,一两年内,我的日语就能达到完美水平了”。

当然,现实远非如此。但我从日本回来后,我意识到,我对流利度的理解是错误的,它并非一个“开/关”的状态,仿佛某天醒来,你还不懂这门语言,第二天醒来,你就完美掌握了。我已经意识到,语言能力是一个连续的光谱。通过我自己的经验,我也明白了提升的方法就是持续接触更多不同领域的内容。

回到美国后,我仍然坚持沉浸式学习。我花很多时间读日语书,看日语电影。上大学后,有很多日本交换生,我经常和他们一起玩。

Mass Immersion Approach (MIA) 与 Refold 的雏形

Matt: 即便回到美国,我仍然坚持沉浸式学习。现在,我有一个 YouTube 频道和一个 Patreon 账户,在那里我分享我的学习经历,特别是在日本以外高强度学习日语的经验。我和我的朋友 Yoga——他是一名程序员——一起运营一个网站 massimmersionapproach.com(大规模沉浸法,MIA)。我们在网站上讨论如何使用基于输入的方法,以一种更系统、更强化的方式学习,主要面向那些喜欢系统性且愿意投入大量精力的人群。Yoga 还会制作一些小工具来优化学习过程,比如如何更轻松地从字幕中学习,或者如何把书籍内容制作成 Anki 卡片等等。

Steve: 你能具体说说 AJATT 是什么吗?人们经常问我对 AJATT 的看法,但我自己从没用过。它具体包含哪些内容?

AJATT 核心理念

Matt: 我称之为 AJATT(All Japanese All The Time)。这个网站的创建者,他的网名是 Katsumoto。他声称自己在 21 岁时,一边上大学,一边打两份兼职,通过几乎每天 24 小时沉浸在日语环境中(包括睡觉时也听日语),在 18 个月内达到了流利水平。之后,他毕业并成功面试进入一家日本公司——索尼公司,从此在日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他的核心理念大致是:首先,成人学习语言和儿童习得母语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如果你能完全复制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的过程,你就能取得类似成果。这主要包括数千小时的语言接触。他的另一个说法是:“你不是学习一门语言,你是习惯一门语言。”如果给你的大脑足够的机会,它自己就能搞明白,你就能习得这门语言。他还结合了间隔重复系统(SRS),以及一种叫做“句子挖掘”(sentence mining)的技术,即找到那些刚好比你现有水平高一点的句子(i+1 句子),把它们做成闪卡,正面是句子,背面是未知单词的释义。他还提倡尽早使用单语词典,即用目标语言学习目标语言。

AJATT 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当时主流语言学习社群的一种反思,那时的主流方法非常侧重语法,不强调沉浸。大家可能会说:“哦,我要读完这本书”,而不是通过沉浸来学习。

MIA 对 AJATT 的改良

Matt: 我会说 MIA 是对 AJATT 的一种“混搭改良版”。核心原则基本相同。但我发现,如果你只是单纯地接触语言,只专注于理解,虽然你能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在初期,你的理解力会飞速提升,你会习得你接触到的一切——但一旦你达到一个可以理解几乎所有内容并且感到相当舒适的程度,你的进步就会进入一个平台期。

如果你继续做同样的事情——只是大量接触和使用语言——你的进步会变得非常非常缓慢,然而你和母语者之间仍然存在差距。我认为,如果你想缩小这个差距,你需要评估自己欠缺的是什么,然后在输入时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去关注那些方面。

刻意练习突破平台期

Matt: 以我为例,我意识到我在日语的声调重音(pitch accent)方面从来没有真正注意过。我一直以为“哦,我会自然而然地掌握它的”。但我发现我确实掌握了一部分,但还有很多重要的部分我似乎没有掌握,而且无论我怎么沉浸、怎么听日语,似乎都没有进步。所以我做了一些相关的研究,然后开始训练自己去注意声调,去辨别发生了什么。

Steve: 除了声调重音,还有其他方面吗?

Matt: 嗯,是的,比如日语中敬语的细微差别,还有特定词汇,比如食物、动物的名称。我注意到我有一种倾向,只是简单地归类为“哦,食物”或“动物”,而不会真正去了解它们具体是什么,直到我刻意去关注。还有一些专业词汇。另外,就是地名,以及很多日本人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这些经常出现。我发现当我刻意去了解这些东西,比如当有人提到一个历史事件或流行文化现象时,如果你去查一下,读读维基百科的第一段,那么下次再遇到时,你就会想:“哦,是那个东西。”

语言学习的目标与完美主义

Steve: 我得说,听完你讲的这些,我的反应是:首先,我无法想象每天 24 小时都沉浸在一种语言环境中。我有家庭,有妻子,有社交活动,我就是做不到把所有时间都用来接触日语,这不现实。而且我晚上喜欢睡觉,所以肯定不会在睡觉时还放着日语。我不太理解这种做法。不过,如果他能做到,那也行。

我不认为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必要的,也不认为这很实际。

我看到很多人提到句子,我不是间隔重复系统的重度用户。我非常相信大量输入,通过大量输入来提高你的阅读和听力能力。你读得越多,各种词汇和短语出现的频率就越高。句子本身则更具个体性,每个句子在某种程度上都与其他句子不同。短语则倾向于重复,所以我更倾向于关注短语。但我确实同意大量输入的重要性。

我并不使用间隔重复系统,因为我的时间有限。即使在过去这 90 天里,我非常努力地学习波斯语和阿拉伯语,我每天也只能抽出两三个小时。我妻子还想和我说话呢,我还有其他活动,比如运动什么的。所以,如果我投入到间隔重复系统中,我担心最后会每天花半小时到一小时在我试图学习的所有单词上。我更乐于在有趣的语境中遇到这些词汇和短语。

当然,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在初级阶段,我会一遍又一遍地学习同样的初级内容。但每一次,我都会关注不同的单词和短语。我觉得这样做更容易,因为我只是在听的时候顺便做,不需要特意坐下来花半小时做闪卡。但这只是我个人的做法。很多人,我知道很多人喜欢 Anki、Memrise,喜欢用间隔重复系统。

至于你说的,你知道,想要完全掌握日语发音,我想声调重音确实变得重要。但这从来不是我真正下功夫去练的东西。

Steve: 我觉得这些都很有趣。我只是觉得人们有不同的目标。是的,我不会……你知道,对于普通人来说,那不是一个现实的目标。当我想起所有和我用英语打交道的人,他们在英语文化知识方面存在欠缺,他们有口音,他们经常犯同样的错误,比如德国人会说“since many years”(很多年以来),我们的说法是“for a long time”(很长时间)或者“for many years”(很多年),他们会说“I’ve been l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a long time”(我住在美国很长时间了)。小事一桩,你知道。我不是那种追求完美的人,所以我不会去追求所有这些。

而且我必须承认,我完全不知道声调是什么,也从来没对声调感兴趣过。但我可以用日语进行非常自在的交流。所以,如果一个人真的想把日语发音练到完美,我想声调就很重要,但这从来不是我真正下过功夫的事情。

日语交流片段

Matt: (日语) 那么,我们稍微用日语聊几句吧?

Steve: (日语) 好啊。我最近不怎么说日语了。

Matt: (日语) 没关系,没关系。

Steve: (日语) 最近在学阿拉伯语和波斯语。

Matt: (日语) 哇,真厉害啊,学那么多外语。

Steve: (日语) 所以,你现在对这种日语的认知,或者说以此为基础,接下来想做什么样的工作,想怎样运用它呢?想做什么呢?

Matt: (日语) 嗯,是的。关于未来的打算,我现在考虑到的是,很多日本人,他们英语不好,为此感到困扰。这样的情况确实存在。很多日本人想学英语,想把英语学好,但是他们的学习方法,或者说学习方式,真的效率不高。说实话,在我看来,他们采用的学习方法效果并不好。所以,像我这样,基于输入的高效学习方法,也想推广给日本人。

Steve: (日语) 好的,我先在这里打断一下,因为很多人听不懂日语。首先,我要告诉你,你的日语可能是我听过的外国人说的最好的,或者至少是最好的之一。你的语言运用、发音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你刚才解释了,很多日本人学英语是因为英语有必要性、实用性等等,而学习日语的实用益处则相对较少。

结语

Steve: 尽管如此,我认为语言学习的美妙之处在于,我们学习语言的原因有很多。这是一种“瘾”,你有日语瘾,我对很多语言都有瘾。我们学习语言不一定是为了用它赚大钱。人们经常问我,作为一个通晓多种语言的人,你能做什么?怎么用它赚钱?通晓多种语言本身并不能让你赚钱。但是,这是一种热情,一种兴趣,一种巨大的满足感。我认为你在日语方面取得的成就是非常了不起的。谁知道你将来能用它做些什么呢?我只能祝你在未来的努力中一切顺利。

Matt: 非常感谢您的邀请,能和您交谈很愉快。

Steve: 好的,也谢谢你,谢谢你的到来。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