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old 语言习得路线图(S2BC)

作者:Thoughts Memo
链接:从 0 开始学外语:Refold 路线图(详细版) - @Thoughts Memo

2B1:沉浸学习指南

在阶段 2A,我们的目标是学习阅读目标语言的基础。现在,你应该能在阅读一部简单的电视节目时,使用 2A:可理解性的媒体类型索引[1]中描述的所有可用工具和支持,达到等级 3 的理解。

在阶段 2B,你将逐渐增加沉浸难度。在阶段 2B 结束时,你将能沉浸在面向成年观众的本土内容,并达到等级 4 的理解。

理想情况下,你应该在提高难度水平的同时,保持所有内容在同一类型中。然而,这样的期望并不现实。多数人会想涉猎不同的类型,以保持自己的娱乐和参与。在阶段 2B,拓宽知识范围,进入其他领域是可以的。

但扩大专注领域的缺点是,提升你的理解能力会变得更为困难。到了阶段 2C,你需要重新集中精力,以快速将你的理解水平从等级 4 提升至等级 5。

如何提升难度

在阶段 2A,你会希望沉浸内容尽可能容易理解。这意味着使用更简单的媒体和工具来辅助理解。

随着你在阶段 2B 的进步,你将逐渐增加沉浸的难度。正如我们在 2A:可理解性的影响因素[2]中所描述的,有很多方法可以控制沉浸的难度水平。下面我们解释哪些方法值得使用,哪些应当避免。

语境复杂度

现阶段不要尝试提高语境复杂度。继续使用具有叙事结构的视觉媒体,并尽量停留在你已经熟悉的领域里。

话虽如此,比起严格局限于一个领域,更重要的是你的兴趣和享受。如果你想接触不同领域的内容,尽管去做。但要明白,重叠度会减少,你对使用的语言也不那么熟悉,这会让内容更加困难。

语言复杂度

到目前为止,你一直在用简化内容进行沉浸,因为这样更容易理解。请回想一下 2A:可理解性的影响因素[2],语言复杂度由三个因素决定:受众水平、领域难度,以及内容是配音版还是本土出品。

受众水平

在阶段 2B 结束时,你应该精细沉浸在面向成年观众的内容中。面向儿童和青少年的节目仍可用于无阻沉浸,因为它们将有助于巩固和习得你已经获得的知识。

领域难度

暂时不要追求难度高的领域。尽量让事情简单点。比如,日常生活领域要比政治或者奇幻容易得多。

配音 vs 本土

配音内容往往被人为地简化了。在阶段 2B 结束时,你应该只用本土内容进行精细沉浸。这将使你熟悉你的目标语言的文化和母语者的实际说话方式(例如,他们常用什么习语,他们的幽默感在哪里)。

技巧、工具和支持

在阶段 2B,你应该继续使用所有可用的工具来帮助你理解精细沉浸的内容。

漫画

到现在为止,你一直用电视剧节目来进行沉浸学习,并把它当作精读的主要材料。

你也可以选择漫画作为另一种阅读活动。漫画是一种混合输入形式,结合了文本和视觉情境。视觉情境强化了文本的含义。

漫画是向阅读如博客、新闻和小说这类更复杂内容迈进的好起点。漫画里多数文本都是对话,而且即便文字难懂,视觉情境也使得故事容易理解。

另一方面,小说是用文学和描述性语言来填补视觉元素的空缺。在这个初级阶段,很多学习者通常觉得小说里的用词难以理解,结果灰心丧气。如何阅读小说,我们会在阶段 2C 中详细解释。

网络漫画

如今,在网上就可以看到漫画,它们被称为 Webcomics 或 WebToons。

网络漫画的一个缺点是文本通常是内嵌的,也就是说你不能高亮、复制和粘贴单词以便快速查找。对于表音文字系统的语言来说,这不是个大问题。但对于中文和日文,认出未知文字可能会比较困难。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使用光学字符识别(OCR)工具来解决,这些工具允许你从图片中复制文本。

实用链接

网络漫画:

  • Cover:适用于 Windows 的漫画阅读器
  • WebToons:在线或通过应用阅读漫画
  • WebComicsApp:在线或通过应用阅读漫画

OCR 工具:

  • ShareXOCR 指南):一个可以截图并识别捕获文本的工具
  • Google Lens:安卓系统内置的一个工具,能让你复制和粘贴你在现实世界中看到的文本。
  • Google Keep:一个可以保存图片的笔记服务。

图片中的文字可以用 OCR 自动提取。

无阻沉浸

阶段 2B 的无阻沉浸与阶段 2A 几乎一模一样。你将继续沉浸其中,实时观看电视节目。

但是,此刻起,你应当开始在无阻沉浸中减少对字幕的依赖,以便更多地练习听力。至少有一半的无阻沉浸时间应当是无字幕的。

到这里,你应该已经累积了一大堆在无阻沉浸中观看过的节目。挑你最中意的,排好队,准备用于精细沉浸。

如何分配你的时间

对于上述所有主动沉浸的活动,我们的建议与阶段 2A 相同,至少要有 30 分钟的精读时间(电视或漫画),剩下的时间则投入到无阻沉浸中。

被动收听

通过被动收听你精细沉浸过的节目,比起无阻沉浸的节目,收益会更大。原因很简单,你之前已经花时间和精力去查单词和解析句子含义。这样一来,被动收听就会更易于理解,也更吸引人。越早地对你精读过的内容进行被动收听,效果越佳,因为这些内容在记忆中还很新鲜。

如果你已经积攒了一定量的被动收听素材,就试着集中精力在这一部分内容上。但同样,不要强迫自己只用这些内容,还是要看你感兴趣且愿意投入的内容。

进阶

在阶段 2B 结束时,你在阅读本土内容时应该有等级 4 的理解。

评估你的理解水平时,选个面向成年观众(即,不是少儿节目)的本土节目。观看一个你从未看过的剧集,逐行阅读字幕,但不要去查单词。虽然会有细节你未必完全把握,但整体上,你应该能够理解角色们所表达的主要观点。


2B2:高级词句挖掘

简言之,用于语言学习的 SRS 卡片大致分为两种:理解卡和输出卡。

理解卡会给你展示一小段语言,你的任务就是去理解它。这可能是一个单词,一个词组,或者一整句话。卡片背面则会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你核实自己是否理解准确。

输出卡则要求你凭记忆输出某一小段语言。举例来说,卡片的正面可能会有一张冰箱的图片作为提示,让你凭记忆输出「冰箱」这一目标语言的词汇。

在 Refold 方法中,SRS 的作用是帮助你更多地理解你的沉浸内容,而不是帮助你输出语言。请记住,说和写目标语言的能力来自于习得,而习得来自于对你的沉浸内容的理解。

因此,当你进行词句挖掘时,你制作的所有卡片都应是理解卡,而非输出卡。

不同的卡片格式

卡片格式的区别在于你在卡片的正面写了什么。这部分尤为重要,因为你就是靠这个来测试自我。卡片的背面相对不那么重要,其目的是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卡片正面的内容。

卡片的正面可以是音频文字,但别把这两者一起放上去,这样做无法真正检测你的听力或阅读能力。

音频或文字可以只是一个目标词单一目标(1T)句子,其中目标词是句子中你唯一不了解的东西。

这就形成了四种不同的卡片格式:

card formats

这四种卡片格式各有优缺点。建议你每种都试试,以了解各自的优势。最终,你可能会选用一到两种最适合你的格式,或者继续使用全部四种。你也可能发现,在语言学习的不同阶段,某些格式或多或少会更有用。

音频句子卡

音频句子卡测试你对 1T 句子的听力理解

卡片的正面是句子的音频。这段音频一般取自你正在看的节目,但也可以来自任何其他来源,只要该句子是母语者念的。

卡片的背面至少应包括:

  • 该句子的文本。
  • 目标词的定义。

你还可以在卡片的背面添加其他内容,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例如,你可以添加一张挖掘该句子的场景截图。

对于音频句子卡,选择你能清楚听到目标词的句子至关重要。在清晰的句子上训练你的听力理解能力,可以让你理解含糊不清的句子;反之则不然。

如果你找到了一条特别喜欢但听不太清楚的句子,那就换个卡片格式。你还是可以把句子的音频放在卡片的背面。

音频句子卡主要是训练听力能力,但由于句子的书面形式在卡片背面,所以也有助于提高你的阅读能力。

这种卡片格式最大的弊端是,它容易产生高度依赖情境的记忆。音频包含太多线索和人工痕迹:语调、停顿、句子的节奏、演员的嗓音、背景噪音和音乐。你也可能会记住音频来源的具体场景,或者当时看场景时的情感反应。这些因素常常会和你对句子意义的记忆紧密相关。在复习卡片的时候,你可能觉得句子很好理解,但在平时沉浸中遇到同一目标词,有时却回想不起它的意义。有时你甚至不觉得这个词你曾经做过卡片。

由于制作音频句子卡需要录音,而且对音频的清晰度要求非常严格,所以有时很难找到适合这种卡片格式的句子。

在给自己打分时,如果你在听到这句话时能理解它的意思,这张卡就可以过关了。重听两三遍也没关系,如果你还是不理解,就点重来,这样你就会更快地看到它。

文本句子卡

文本句子卡测试你对 1T 句子的阅读理解

卡片的正面是句子的文本。

卡片的背面至少应包括目标词的释义。

此外,你还可以加点辅助理解的内容在卡片背面,如目标句子的音频、目标词的音频、代表目标词意思的图片、你遇到该句子的场景截图或发音提示。

但是,不管是国际音标还是其他音译方式(例如罗马字、拼音、假名批注等),发音提示都别放在卡片正面。

文本句子卡制作起来很快,而且复习起来也很自然,因为目标词嵌在够明确其意义的上下文中,用句子形式呈现目标词也有助于你更好地内化这个词的用法。

话虽如此,这种上下文也可能是一个缺点,因为有时你会记住整个句子的意思,但在其他情境下却难以认出或理解目标词。

在起步时,你的阅读能力完全没有发展,看这种文本句子卡会让你头大,因为你得读完整个句子。这可能会降低你在复习环节的整体学习容量。

文本句子卡并不能锻炼听力能力,尽管通过沉浸学习,阅读能力会逐渐迁移到听力上。要是想更针对性地练习听力,给卡片背面加上句子的音频也行。在这种情况下,语音模糊或不清楚也没关系,因为当你听到音频时,你的大脑已经知道在听什么了。

在给自己打分时,如果你在读这句话时理解了它的意思,这张卡就可以过关了。否则,选择「重来」,这样你会更快地再次看到这张卡片。

音频词汇卡

音频词汇卡测试你对单个单词的听力理解

卡片的正面包含母语者念的目标词汇的音频。

卡片的背面至少应包括:

  • 该词的书面形式。
  • 包含该词的例句的书面形式。
  • 该词的定义。

卡片背面还可以加上其他内容,比如例句的音频、代表该词的图片,或者是你挖掘例句的场景截图。

音频词汇卡的例句不一定要严格遵许 1T 原则。因为你在卡片正面测试的是你对目标词的理解,所以背面的句子里即使有未知内容,也不会干扰你的记忆。

音频词汇卡主要训练听力能力,与音频句子卡相比,它对上下文的依赖较低,这往往能帮助你在沉浸中更可靠地认出和理解这个词。但缺少上下文也是这种卡片格式的最大缺点:初次学习单词时可能会觉得更难。同时,由于缺乏上下文,在复习时也可能会显得有些尴尬。因为你往往最终要花更多的时间在记忆中搜索,试图把这个词和正确的含义联系起来。

音频词汇卡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锻炼你的阅读能力,但这并不是其强项。

在给自己打分时,如果你在听到目标词时能理解它的意思,这张卡就可以过关了。否则,选择「重来」,这样你会更快地再次看到这张卡片。

文本词汇卡

文本词汇卡测试你对单个单词的阅读理解

卡片的正面是目标词汇的文本。

卡片的背面应包括:

  • 包含该词的例句的书面形式。
  • 该词的定义。

卡片背面还可以加上其他内容,比如例句的音频、目标词汇的音频、代表该词的图片,或者是你挖掘例句的场景截图,或目标词汇、例句的发音提示。

但是,不管是国际音标还是其他音译方式(例如罗马字、拼音、假名批注等),发音提示都别放在卡片正面。

文本词汇卡很容易制作,一般复习起来也很快。然而,让单词孤立地进行测试会使其更难学习,并且会使复习变得很尴尬,因为意义单位太小,很难将单词直接与它所对应的概念联系起来。因此,与正面为句子的卡片相比,复习这些卡片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因为你要花很多时间来思考这个词,并将其与意思联系起来。

由于文本词汇卡的背面有一个例句,它们仍然提供了足够的上下文,帮助你理解这个词及其用法,这个句子不一定要严格遵循 1T 原则,因为它只是在你的记忆被测试后提供额外的上下文,因此,不用担心会有记忆干扰。

在给自己打分时,如果你看到目标词就能理解它的意思,这张卡就可以过关了。否则,选择「重来」,这样你会更快地再次看到这张卡片。

如果卡片背面有音频,你也可以根据读出的正确发音给自己打分。

指导方针

不要为同一个词的同一个意思制作多张卡片。

如果一个词有多个意思,用不同的句子卡来区分这些意思。单独的词不足以区分不同的意思。

对于你所学的每个单词,选择你认为最有助于学习的卡片格式。你可以在任何时候把一张卡片从一种格式转换成另一种。

在卡片的正面,小心不要添加额外的线索和上下文(比如图片),这样可能会产生依赖额外信息的记忆。这将减少你在沉浸学习中理解目标词的可能性。

在卡片的背面放张图片有助于形成更强烈的记忆,尤其是当目标词是名词时。在这种情况下,图片比定义更有帮助。

自动词句挖掘

高级的词句挖掘技巧是用软件从带字幕的视频中自动创建抽认卡。这将生成一个庞大的「句子库」,然后你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要学习的卡片,或者搜索你想学的单词并筛选出相应的句子,或使用软件根据词频表自动确定要优先学习的卡片。

这里有一些用于自动词句挖掘的有用工具:

  • 将带有字幕的媒体转换成 Anki 卡片:

  • Subs2Srs (Windows)

  • Subs2cia (Linux and Mac)

  • Substudy (Mac)

  • Morphman:对你的卡片进行排序,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B3:自然单语过渡

语言是我们用来理解周遭世界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独特的范式:一个我们用来观察世界的镜头。初学一门语言时,人们往往会习惯性地在母语和目标语言之间相互翻译,因为你此前只通过一个镜头看世界。不幸的是,如果你试图把你的目标语言硬套进母语的范式里,那么目标语言的很大一部分将在这个过程中失真。要做到真正的流利,你需要为你的目标语言建立一个全新的范式。

初学语言时,双语词典是个不错的工具,因为它利用你母语的范式作为支撑,加速了你对目标语言的理解。然而,这种方式也把两种语言纠缠在一起,导致目标语言的含义失真。

单是沉浸学习就足够解开两种语言间的纠缠,构建这个新的思维范式。但若把单语词典作为主要的参考工具,这一过程会得到加速。

建立这种新的思维范式就等于找到了用目标语言思考的钥匙。当你学习新的词汇和概念时,你自然而然地会把它们和目标语言里的其他词汇和概念联系起来,而不是回到母语里去找对应。这不仅让你用目标语言描述事物得心应手,而且读单语词典也成了一种主动沉浸,能让你在目标语言中累积更多时间。

用单语词典,你对词汇或概念的理解也会更到位。之前你一直用双语词典把目标语言的词汇翻译成母语,以便理解。但这种从目标语言到母语的翻译,其实是在把目标语言的意思硬套到你母语的范式里,这样很容易让原意失真。用单语词典,你就能直截了当地学习目标语言,避免了含义的失真。

通过早早地构建这个新的思维范式,你通往流利之路的速度将大大加快。

什么时候开始过渡到单语词典

对某些语言来说,单语过渡比其他语言更困难。对于相似的语言,过渡相对容易,只需要 1-2 个月。对于这类语言,我们建议在阶段 2B 结束时进行过渡。我们在下面提供的渐进过渡指南应该可以满足这一转变的实现。

对于差异较大的语言,我们建议等到阶段 2C。如果你在对该语言有稳固基础之前就尝试用单语词典,压力会很大。稍等一下,过渡就会容易多了。

如果你尝试了下面的渐进方法,但对你来说并不奏效,那就等到阶段 2C,届时我们会提供更加结构化的教程。

渐进过渡

单语过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你不必一夜之间(或永远不需要)100% 转用单语词典。

刚开始用单语词典时,确实会消耗更多精力。如果觉得太费劲,那就暂时回到双语词典,等精力恢复后再试。

1. 先查单语词典

在沉浸学习和词句挖掘过程中,查双语字典前,先查单语词典。

许多单词有多重含义。尝试分辨出与你要理解的句子最贴切的定义。

2. 在卡片上添加单语定义

假设你能找出与你要理解的句子相匹配的定义,那么除了双语定义外,还要将该单语定义添加到你的卡片上。

通过使用 [HTML summary][html-summary-tags] 标签,你可以把这些解释隐藏在可展开的区域内。复习时,先看单语定义,再看双语定义。即便你没完全理解单语定义也没关系,每次复习这张卡片都是重新尝试的机会。

如果定义中有生词,那就为它们制作卡片。

下面是一个示范的 Anki 牌组,里面有一张用 summary 标签创建隐藏区域的示例卡片:

  • [Example Anki deck][sample-anki-deck-with-summary-tag]

隐藏部分折叠后:

hidden sections collapsed

隐藏部分展开后:

hidden sections expanded

3. 切换到单语模式

如果你在沉浸学习或词句挖掘中能完全理解单语定义,那就没必要再用双语词典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逐渐停止使用双语词典。

当你能在不依赖双语词典的情况下,用单语词典查词并理解 90% 的内容,就算是完成了这个过渡。

选择词典

有许多单语词典可供选择。同一个词在不同词典里的描述也各不相同。我们建议手头准备多本词典,或者用一个聚合搜索工具,一次性查找多个词典。这样,你就更有可能找到合你心意的解释。

何时不宜用单语词典

某些词类的单语定义过于复杂和晦涩。对于这类词,最好还是回到双语词典。

简单词汇

这听起来可能有些违反直觉,但很多看似简单的词,其实有非常复杂且抽象的意思。

例子

[Thing][example-definition-thing]: an object or entity not precisely designated or capable of being designated.

没有明确指代,或无法明确指代的物体或实体。

The: used as a function word to indicate that a following noun or noun equivalent is definite or has been previously specified by context or by circumstance.

用作功能词,表示接下来的名词或名词短语是明确的,或者在上下文或特定情境中已被明确。

此外,一些简单且常用的词有时会有二十个略有不同的定义。对于这些词,还是用双语词典为妙。

具体名词

具体名词指的是那些你可以通过触觉、味觉和嗅觉来体验的物体。与之相反的是抽象名词,它们用来描述某些概念。

大部分具体名词你应该都有实际体验,只需要将目标语言的单词和这些体验联系起来。但有些具体名词的定义过于专业或抽象,无法帮助你将其与个人体验建立联系。

例子

Piano: a musical instrument having steel wire strings that sound when struck by felt-covered hammers operated from a keyboard.

一种乐器,有钢制弦线,用键盘操作的覆有毛毡的锤子敲击而发声。

Camera: a device that consists of a lightproof chamber with an aperture fitted with a lens and a shutter through which the image of an object is projected onto a surface for recording (as on a photosensitive film or an electronic sensor) or for translation into electrical impulses (as for television broadcast).

一种装置,由一个防光的密闭空间组成,装有镜头和快门,可以将物体的图像投影到一个表面上进行记录(如感光胶片或电子传感器上)或转化为电脉冲(如用于电视广播)。

如果你觉得某个定义过于专业且抽象,那就别用它,别把事情复杂化。你可以考虑用图片代替。如果目标词是一个地点、颜色、植物或动物种类,或任何一种实物,图片通常比定义更有用。

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图片,那就直接用双语定义吧。

专业或学术术语

对于学术或专业词汇,依赖双语词典是没问题的。这些词在各种语言中都有标准化的专业含义,所以用双语定义不会丢失任何信息。

实际上,对于专业术语,我们建议你明确地把你的母语和目标语言关联起来,这样有助于在两种语言之间迁移专业知识。

比如,「氢」这个词,在英文中是「hydrogen」,在法文里是「hydrogène」,在日文中是「水素」(suiso)。

如果你已经知道「氢」在中文中是什么意思,那就没必要通过单语词典去学目标语言里「氢」的对应词。直接把中文的「氢」和目标语言中的对应词联系起来即可。

[example-definition-thing]: https://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thing) [html-summary-tags]: https://www.w3schools.com/tags/tag_summary.asp [sample-anki-deck-with-summary-tag]: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oRTHZ3LCQrjLeieIGjQ6qN8ljONJ1gd3/view?usp=sharing


2C1:沉浸学习指南

在阶段 2B,你逐渐提高了沉浸内容的难度,直到能理解面向成年观众的本土媒体。至此,你在继续使用 2A:可理解性的媒体类型索引[1]里描述的大多数辅助手段的同时,对本土内容达到等级 4 的理解水平。

阶段 2C 将指导你该如何逐步摒弃这些辅助工具,为阶段 3 的写作和口语准备,使你能够完全理解本土媒体。

聚焦你的领域

在阶段 2B,你或许跟寻兴趣的脚步,在各个领域之间跳来跳去。这样的话,虽然你对多个领域有大概的了解,但还没有真正精通任何一个。正如 2A:领域[2]中提到的,学习语言最快的方法是先精通一个领域,然后再拓展到其他领域。要快速精通一个领域,最好尽量缩小范围。

我们建议你首选「日常生活」作为首个精通的领域,因为这与你阶段 3 的实际输出最贴近。「日常生活」内容主要描写普通人(但很美好)的生活。

你也可以挑个别的领域起步,但要明白,在日常交流中,你大概用不上跟执法、手术、庭审、飞船或者 14 世纪剑术有关的词汇。

在本文的剩余部分,我们会默认你挑选了「日常生活」作为你聚焦的方向。

借助工具精通领域

三通道阅读

回顾一下,三通道混合媒体包括音频、视觉和字幕。到现在为止,你应该已经能够比较流畅地阅读目标语言的本土电视节目。随着熟练度的提升,你查词的频率会越来越低,暂停的次数也会减少。最终,你将完全不用暂停,可以实时阅读字幕。这时候,三通道媒体的精细沉浸和无阻沉浸将融为一体。

阶段 2C 的第一步就是逐渐实现这种融合,使你能实时阅读电视节目的字幕。

无字幕的无阻沉浸

你的阅读理解能力可能已经超过了你的听力理解能力。除了三通道阅读外,你应该利用其余的沉浸时间,在没有字幕的情况下无阻沉浸,以锻炼你的听力。

听本土的「日常生活」内容是最理想的,因为这与你首先要精通的领域最为匹配,但如果你觉得无聊,需要一些变化,那么你可以选择配音内容或者跳出这个领域的内容。但记住,精细沉浸最好用「日常生活」的本土内容;至于你在无阻沉浸中选择什么,相对来说不那么重要。

撤下所有辅助

当你精读和带字幕的无阻观看合二为一时,就意味着你可以开始去掉那些人为提高你理解的辅助了。

别再提前阅读剧情简介,或观看你已经熟悉的故事的配音或改编版本。同样地,更多地关注新节目,而不是重复观看之前看过的节目。

字幕只留作应急,偶尔用来核对你的理解,或在进行词句挖掘时确保拼写无误。

别再倒带回看,不要给自己第二次解析音频和捕捉细节的机会。

现在你的理解能力有了提升,可以尽情欣赏电影了,这就消除了对长篇故事情节和熟悉角色的依赖。

你查字典的次数应该越来越少,直到能够不用字典就能舒适地观看。虽然还会有生词,但它们不会影响你的理解。

纯听力(选修)

随着理解能力的提高,你就可以不再依赖视觉语境来理解了。要锻炼听力,你可以使用纯音频,比如播客、有声书,或者只有说话者面部特写的视频。

纯听力虽然是选修的,因为理解电视节目已足够你进阶到阶段 3。不过,纯听力能加速你对电视节目的听力理解,对你以后的学习也有好处。

音频的难度各不相同,因此我们提供了一份进阶指南。最容易开始的是结构明确的音频内容,比如有剧本的广播剧或讲述短故事的简单播客。

渐渐地,你对纯音频的理解会提升到可以一边做无需动脑的任务,一边听懂新内容的程度。这时,主动收听和被动收听将会合二为一。

非电视节目阅读(选修)

如果你想专门练习电视节目之外的阅读,那就大胆去做吧!提高你一般阅读理解能力会让你在沉浸三通道媒体时读得更快。

正如阶段 2B 提到的,漫画与电视阅读是绝配,因为漫画对话多,还有视觉元素。挑漫画时,尽量选那些接地气、与日常生活贴近的,这样更有助于你达到等级 5 的理解水平。

你也可以开始阅读博客。虽然这对日常对话来说不是必需的,但如果你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主题,那能丰富你日常交流中讨论兴趣爱好的词汇。

在阶段 2,阅读小说完全是选修的。电视和漫画使用视觉语境,而小说则使用文学性和描述性的语言,这种文学性的语言会大幅拓宽你的首个领域,所以阅读小说会拖慢你从等级 4 进阶到等级 5 的进度。如果你的目标是尽快开口说话,那么小说暂时可放一边。

但如果你真对阅读小说有兴趣,那也没关系,尽管去读!一定要追随你的兴趣。我们也提供了如何选择你的第一本小说以及多种应对策略的指南。

单语过渡

如果你的目标语言与你的母语差异很大,那么当你的阅读理解水平高达等级 4 时,你应做好准备,迎接单语过渡的挑战。对付难啃的语言,比起阶段 2B 介绍的自然过渡[3],我们建议你走个更结构化的路线。我们提供了一份指南,专门解决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单语过渡。

进阶

当你在没有任何明显辅助的情况下,能够流畅理解面向成年观众的「日常生活」电视节目,并达到等级 5 的理解水平时,你就做好准备,可以进入阶段 3 了。

为了评估你的理解能力,挑选一集你以前从未看过的本土节目。不使用字幕,也不暂停,一口气看完这一集。你应该能准确无误地理解其中所有的对话。

当你进入阶段 3 时,继续沉浸在首个领域,直到你达到等级 6:不费吹灰之力的理解。有了等级 6 的领域,意味着你在精疲力尽、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时候,也可以用你的目标语言来进行放松活动了。


2C2:纯听力(选修)

到现在,你一直是通过看电视节目来锻炼听力理解,视觉语境起到了很大的帮助。电视和电影通过视觉叙事显著提高了你的听力水平。

然而,在日常对话中,虽然肢体语言提供了一定的视觉语境,但这远不如电视节目或电影中的视觉元素丰富。为了让你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对话,你可以尝试用纯音频进行听力练习,这样能提升你的听力理解。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2A:可理解性索引[1]所述,不同媒体类型有不同的难度。

我们建议你先从有剧本的广播剧或是有故事情节的播客开始。这些一般来说录音质量好,故事也好猜。

另一个不错的起点是只有一个主题、一个演讲者的 YouTube 视频。这类视频领域狭窄,更容易掌握,而且画面信息和实际面对面聊天差不多。TED 演讲就是很不错的例子。

继续进阶,就是多人参与,但主题单一的脱口秀。虽然领域依然狭窄,便于掌握词汇,但多个说话者会让声音变得凌乱。他们可能会打断对方、同时发言或含糊其辞。这对你来说,是练习听懂复杂音频的好机会。

或许你不把街头采访当作「脱口秀」,但其实这也是一种多人参与、单一主题的体裁,声音环境也相当复杂。这能让你锻炼到同样的听力技能。

最高难度要数那种多主题、多人参与的脱口秀了。你需要对他们涉及的所有领域都有一定造诣,还得有足够好的听力水平,才能应付人们互相打断、快速说话的情况。在你达到阶段 4 之前,别指望能完全听懂。

如果你选择读小说,也可以听听有声书。有声书的音频质量通常很不错,虽说这对日常对话帮助不大,但能让你在读小说累积了大量词汇后,继续习得对这些词汇的听力理解。

如何分配时间

到这个阶段,你如何分配沉浸学习的时间,取决于你的目标,以及你是否决定涉猎文学阅读。

如果你遵循 2C:沉浸学习指南[2]中的建议,那么增加 30 分钟的纯听力练习,对你听力的整体提升绝对是如虎添翼。

如果你打算挑战阅读小说,那么如何分配你的沉浸时间就由你自己决定了。今天可以全身心投入阅读,明天再转战电视,后天专注听力也未尝不可。当然,每天都尽量平衡这几种活动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决定在一个星期或更长时间里重点关注某一项活动,那就务必花点时间定期练习其他技能,以防它们因缺乏练习而退化。

听力活动的种类

主动收听就是把全部精力和注意力都集中在你选定的纯听力材料上。如果你决定做纯听力训练,那么每天专门抽出 30 分钟来进行主动收听练习。把这当作看电视剧或阅读一样重要,不要试图一边听一边做其他事。

随着你对纯音频内容理解力的提高,你会发现主动和被动收听会逐渐融合。你不再需要百分之百的注意力去听和理解所有内容。如果你能轻易地理解某个纯音频内容,那就尽管用它来进行被动收听。


2C3:如何阅读小说(选修)

阅读文学作品并不是学会输出的先决条件。

阅读引人入胜的故事能有效培养语言能力。但文学语言比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要丰富且复杂得多。

理解一本小说,其难度远超过理解漫画或电视节目,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对日常交流并没有太大帮助。如果你希望尽快开口说话,我们建议你在阶段 4 再开始阅读文学作品。

不过,如果你对阅读小说确实感兴趣,并且不介意推迟说话的时机,那么在阶段 2 阅读也有好处。这样,到了阶段 3 后,你的词汇量会更大,而且会更了解这种语言的习惯用语和文化背景。

如果你决定挑战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先从简单的内容开始,随着语言能力的提高再选择更难一些的书籍。

理想的内容应该既引人入胜,又略高于你的水平。虽然会遇到一些生词,但上下文中的其他词语可以帮你推测出它们的意思,无需查字典。这样,当你阅读时,你会完全沉浸在故事之中。

初次涉足文学作品时,找到这样理想的内容可不容易。要是你在读第一本小说时就能找到这样的内容,那可真是走运了,好好珍惜吧。因为当你刚开始阅读小说时,大部分内容不是枯燥无味就是晦涩难懂。

分级读物

分级读物是根据特定的语法复杂程度和词汇范围编写的。通常有几个经过仔细校准的级别,让读者能够渐进地提高阅读的难度。这些系列的书籍通常改编自更复杂的小说,并对语言进行了简化。

如果能为目标语言找到适合你的分级读物,那是最好不过了。你可以选择那些只有 2-3% 的生词的级别。这可以让你读得更快,也意味着相较于对你来说理解起来太过容易的内容,你会更经常遇到生词。你会花费更少的时间去查字典,而更多时间沉浸在故事里,忘掉语言的细枝末节。因此,你正在学习的所有单词和语法结构都会得到更快的巩固。

当你能够轻松、流畅地阅读某个等级的分级读物时,就可以挑战更高的级别了。

小说

如果你决定阅读小说,直接跳到面向成年母语者的小说可能会有些困难。面向大孩子和青少年读者的小说是个不错的起点,它们的词汇量比成人小说少,但故事同样精彩。

Lexile 公司为儿童书籍的难度和可读性建立了一个评估框架。他们提供了一个搜索门户,方便读者比较不同书籍的难度。虽然 Lexile 主要关注英语书籍,但英文版本的书籍分数应该与你目标语言的版本大致相当。

当你考虑要读的书时,可以比较它们的 Lexile 分数,并从分数较低的书开始。

如果你找到了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那么不妨再读读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因为作者往往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和习惯用词。熟悉了之后,你会更容易理解他们的作品。

查词频率

阅读有两个极端,一端是完全精读,查阅每个单词,一端是完全泛读,什么都不查,容忍所有模糊之处。

哪怕是精读,尤其是在读第一本小说时,你也常常需要容忍一些模糊之处。面对如此之多的生词,你甚至对句意连一点模糊的概念都没有。如果你试图查阅每一个单词,等你查到下一个单词时,你可能已经忘记了前面的意思。

不必为此纠结。如果需要,查一两个句子中看起来关键的单词。如果你想的话,也可以查更多。不想查就不查,没关系。如果你理解了一些意思,就当作是一次成功,接着往下读。

通常,生词的意思会在句子的后半部分变得清晰,所以别急着去翻词典。先通读整个句子,试着去揣摩其意,然后再去查定义。

阅读策略

一轮阅读

阅读小说的最直接方法就是读它。按需查词,以保持阅读的兴趣。

这种策略的缺点在于,小说的学习曲线相当陡峭。一轮阅读虽然能让你学到很多,但你会错过很多故事情节和细节。有些人觉得要坚持读一个自己不懂的故事太难了。

两轮阅读

通过结构化的两轮阅读法,你有两次机会理解故事并习得小说中的语言。这有助于让你即便在面对艰难的挑战时,仍能沉浸在小说的世界里。

缺点:阅读时间会翻倍。在两轮阅读法中,一本书要读两遍,一遍精读,一遍泛读。

精读优先

在「精读优先」方法中,你要先精读一个章节,查找大部分生词,并努力理解句子的含义。读完这一章后,再以泛读的方式重读一遍,这次就几乎不用再查词了。

由于你已经精读过了,因此在第二轮的泛读时,你理解的内容会多很多,并巩固在第一轮精读中学到的知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你的阅读速度受限于你精读的速度。

泛读优先

在「泛读优先」方法中,你可以按自己喜欢的速度阅读,偶尔查个词。等精力充沛时,再去精读。第一轮的泛读让你了解故事的大概,第二轮的精读再填补细节。

因为在泛读时你不用全神贯注地去琢磨其中的含义,所以消耗的精力会更少,阅读速度也会更快。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第一轮的泛读可能让你不能充分理解内容,不足以保持你对故事的兴趣和投入。

限时阅读

刚开始精读可能有些费劲。与其纠结读了多少页或多少张,不如关注你投入了多少时间。我们建议每天至少精读 20 分钟,这样能慢慢积累基本词汇和语法,帮助你理解小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 20 分钟会产生更多更好的效果,你也会逐渐培养阅读的耐力,能够读更长的时间。


2C4:结构化单语过渡

对于差异极大的语言(如英语→汉语),单语过渡可能会遇上陡峭的学习曲线。如果自然方法[1]对你无效,这里有一个结构化的指南,可以帮助你开始使用单语词典。

如果你还没看过自然单语过渡[1]的文章,我们建议你在尝试这个结构化的方式前,先去读一读。

词典领域

词典本身就是一个领域,用到了很多你在其他地方很少见到的词汇。与其他领域相比,词典的领域相当小,但因为这些词汇你在日常沉浸学习中不会遇到,所以采用结构化、刻意练习的方式来应对是个不错的主意。一旦你学会了词典里的关键词汇,定义就会变得容易理解得多。

结构化方法

以下步骤详细阐述了如何主动学习词典领域,并克服单语词典的学习曲线。按照你自己的学习节奏,待感觉吃透了再迈向下一步。

1. 挖掘词典

每天抽出时间,查一下那些你已经熟悉的单词的单语定义。如果定义中有生词,就借助双语词典来理解它们。

大多数单词都有多个意思和定义,尽力找出与你已知的意思相吻合的定义。如果你找到了,就为那个定义中的生词制作双语对照卡片。

2. 递归查词

继续挖掘词典,查找熟词,但请尝试用单语字典来理解定义中的任何生词。自己琢磨这些词的意思,随后用双语词典验证你的理解。

对于新的生词,继续制作双语卡片。

3. 将两种语言都加到卡片上

在词句挖掘时,在求助双语词典之前,先试着用单语词典理解生词。

如果你能明确地找出与目标句子中的词义相符的定义,那么即使你不能完全理解单语定义,也要把单语和双语定义一起放到你的卡片上。

使用 HTML Summary 标签来隐藏这两个定义。当你复习卡片时,先看单语定义,再看双语定义。

对于定义中的任何生词,制作包含单语和双语定义的卡片。把这些新卡片的复习时间定在原来的目标句子卡片的前几天。

以下是一个使用 summary 标签创建隐藏部分的 Anki 卡片样本示例:

这是隐藏部分折叠后的样子:

hidden sections collapsed

这是隐藏部分展开的样子:

hidden sections expanded

4. 切换到单语词典

无论是词句挖掘还是在沉浸学习中查词时,开始将单语词典作为主要工具。需要时,回头用双语词典也没关系。

当你在不求助于双语词典的情况下,能够理解单语词典中 90% 的内容时,就表示你已经完成了这个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