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houghts Memo
链接:从 0 开始学外语:Refold 路线图(详细版) - @Thoughts Memo
2A0:阶段 2:建立理解
阶段 2 是语言习得过程中最漫长的部分。从最基础的理解开始,一步步建立完全的理解。你的目标会随你在阶段 2 的不同位置而改变,所以你需要在战略上选择与你的水平和目标相匹配的沉浸学习材料。
阶段 2 共分 3 个子阶段:
阶段 2A:克服难度陡坡
刚开始沉浸时,你几乎无法理解任何内容。所有的沉浸内容都像遥不可及的高峰。一开始,理解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难度陡坡。你得先缩小沉浸学习的范围,挑一部分语言内容来专攻,这样能更快地提升你的理解能力。
- 领域[1]
通过选择更简单的媒体,运用各种工具和策略,让媒体内容更容易理解,进一步缩短初始的难度陡坡。我们专门讲解了如何评估和调整内容的难易度:
你应该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黑科技或策略,使你接触的内容更容易理解。比如,观看一部你用母语看过的儿童电视节目,边看边读附带的字幕。
在你阶段 2 的学习过程中,你的理解能力会从一窍不通逐渐提升到近乎完美。为了让你更明确自己在学习旅程中的位置,以便更精准地分配你的时间和精力,我们还特意构建了一个理解水平模型。
- 理解等级[4]
如果你在主动沉浸中还在使用母语字幕,那么是时候放弃它们了。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就是沉浸学习,下面两篇教程,详细讲解了主动沉浸的两种类型,以及如何运用它们。
当你已经用 SRS 学完了目标语言中最常见的单词,就该开始直接从你的沉浸内容中学习词汇了。
- 基础词句挖掘[7]
一旦你能顺利看懂一部简单电视节目,达到了理解水平模型中的等级 3,就可以进阶到阶段 2B 了。
阶段 2B:拓宽你的领域
一旦你能理解较简单的媒体内容,就该开始提高你精细沉浸的难度了。在下面的指南中,我们将教你如何逐步提高沉浸材料的难度。
- 2B 沉浸指南[8]
现在你已经习惯了 SRS 和基础词句挖掘,该开始按照你的优势和需求,来打磨你的学习卡片了。具体怎么做,我们在下面这篇教程里都有讲解:
- 高级词句挖掘[9]
如果你的母语和目标语言有几分相似,那可能是时候改用(纯目标语言的)单语词典作为你的主要词典了。使用单语词典,意味着你开始用目标语言进行思考,视角也变得更接近母语者。
- 自然单语过渡[10]
当你能够顺利观看面向成年母语者的电视节目,并达到理解水平中的等级 4 时,就可以进入阶段 2C 了。
阶段 2C:精通理解
在阶段 2B ,你对各类内容的理解已经达到了相当不错的水平,为了达到接近完美的理解,你需要重新集中精力,将你的第一个领域缩小到非常狭窄的子集。
在阶段 2C,你将集中精力于「日常生活」型电视剧上,直到你完全精通了这个领域。具体的细节,请参见沉浸指南:
- 2C 沉浸指南[11]
在进入阶段 3 之前,你还可以多练练纯听力(就是不看视频,也不看字幕),以此来提高你的听力理解。
- 纯听力[12](选修)
在整个阶段 2 ,你一直在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读小说似乎是非常合理的下一步,但你会惊讶地发现,文学作品的难度不菲,而且并不是流利口语的必要条件。如果你还是想要阅读小说,我们也有可选的指南供你参考。
- 如何阅读小说[13](选修)
如果你的目标语言与你的母语大相径庭,那么在阶段 2B 转向单语词典可能会有些吃力。对难度更高的语言,我们提供了一本结构明确的指南,教你如何顺利过渡到单语词典:
- 结构化单语过渡[14]
当你能不借助字幕,毫无障碍地看懂一部面向成年母语者的电视节目,你就已经准备好进入阶段 3 了。
2A1:领域
即便同属于一个文化,在不同的场景下,人们也会使用不同风格的语言。这种不同不仅是词汇上的,而包括了语法结构、口音、语调、发音清晰度等方面。
即使你熟练掌握了一个领域的语言,你也不会无师自通其他领域的语言。比如,理解使用目标语言的新闻播报,跟理解日常对话是完全不同的技能。你需要有意识地针对你希望掌握的领域语言而努力。
领域范围
语言的总词汇量是很大的。根据牛津词典,英语词汇去重之后有 171476 个。幸运的是,对于理解特定的沉浸学习材料,你不需要掌握 100% 的英语词汇。比如说《哈利波特》第一部的词汇去重后只有 6185 个 [1],而《精灵宝可梦》的前十集只有 1700 个词汇。
达到目标语言较高理解水平的最快方法,是缩小沉浸内容的选择范围,只取目标语言的一小部分领域,将其掌握熟练,之后再扩大范围。
大部分领域之间是互有重叠的。因此每次你学习新领域,你并不是从零开始。如果你能轻松理解日常对话,那么新闻播报理解起来也会更容易,因为两个领域之间有共同的词汇、语法等等。
如果目标领域和你掌握的所有领域之间重叠越多,那么目标领域会更容易掌握。随着你掌握的领域增多,陌生的领域也会变得容易,因为你希望学习的和你已经知道的重叠也会增加。
领域要小
当你处于阶段 2 时,你每看一集电视节目,看一部电影,读一本书,你试图掌握的领域都被扩大了。领域扩张的程度需要注意,避免在不同领域之间反复横跳。你越聚焦于小领域,你的进步就越快。
脚注
[1] http://www.tylervigen.com/literature/words
2A2:可理解性的影响因素
在整个阶段 2 ,你将沉浸于各种各样的内容,难易程度也各不相同。选择合适的沉浸学习材料时,找到适当难度的内容至关重要。你需要尽可能多地理解,同时又能稍微拓宽自己的能力范围。
与你水平相匹配的内容,将最大化你的理解,使学习更加有趣,同时也让你更快地习得这门语言。过于超出你当前能力的内容,虽然依然有助于你提升语言技能,但由于你理解的内容太少,因此习得的速度会相对较慢。
这篇文章里,我们会告诉你哪些因素会影响媒体内容的可理解性。在寻找材料时,请牢记这些因素,这将有助于你找到适合你水平的内容。
语境的可理解性
你有没有试过把电视声音关了,但仍然能理解剧情?我们把这称为语境可理解性。可理解性不仅仅与用词的难易有关,它还与视觉信息的丰富度,剧情的可预见性,以及你对这类故事的熟悉程度有关。
视觉语境
观看电视或阅读漫画时,视觉信息会传达故事。这种视觉语境有助于你理解使用的语言。就算你碰到个不认识的词,根据看到的角色动作,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在没有视觉语境的情况下听和读会增加一层复杂性,因为全部的语境需要用文字来描述。俗话说,一图胜千言。也就是说,没有图片的话,你需要多学习一千个词才能理解语境。
叙事的可预测性
跟着剧本走的内容,比如电视剧或小说,能让你逐渐熟悉里面的角色和故事。这种熟悉性赋予了语言相应的语境。如果你了解叙事的常见套路和角色的个性,通常可以预测出角色在特定情境中会说什么。故事越简单,你预测和推断的准确度就越高。所以,尽量避开像《西部世界》或《巫师》这样剧情复杂的作品。
对初学者而言,没有剧本的内容要比有剧本的难懂得多。虽然这些内容可能用的都是简单、普通、日常的词汇,但缺乏连贯的故事线,因此更难理解。像街头采访、即兴表演、日常对话等,对初学者来说都很困难,因为它们不遵循任何让内容容易预测的叙事套路或模式。
领域熟悉度
就像之前 2A:领域[1]里提到的,把精力集中在语言的某个小范围内,你就能因为熟悉了那个领域里常用词汇和语法而迅速提高理解能力。
叙事性的内容往往停留在一个狭窄的领域内,但诸如新闻、脱口秀和各种访谈节目等媒体类型则不然,这些媒体跳来跳去,今天这个话题,明天又是那个,让你不得不面对多个领域的挑战。对初学者来说,这种跨领域的媒体是一大挑战。
另一个领域相关的问题是方言。有些语言的方言之间差别大得就像两种语言一样。仅仅口音的不同就足以让语言难以理解,即使对于母语者也是如此。再加上俚语、词汇和语法的不同,两种方言的差异可以大到被认为是不同的语言。因此,我们建议在尝试涉猎其他方言之前,先精通一种。
语言复杂性
不同内容所使用的语言的复杂性各不相同。受众层次和体裁是评估一篇内容语言复杂性的两个主要因素。此外,配音内容往往更为简单。
在以下几节中,我们以电视节目为例来解释这些概念,但它们同样适用于小说、播客和其他媒体类型。
受众
不同的受众对语言复杂性有不同程度的期望。在美国,大多数视频内容都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观众进行了分级。电影采用 MPAA 分级制度,而电视则使用「电视家长指南」制度。尽管这些分级制度本意是为了评估一部作品的少儿不宜程度,但你也可以将它们作为语言复杂性的参考标准。
受众可以按照五个年龄段来划分:
婴幼儿(0-5 岁):适合婴幼儿看的节目(如《朵拉探险记》、《蓝色斑点狗》)用夸张的视觉元素和简单到极点的语言传达信息。我们不推荐使用这类内容进行学习。因为语言密度(每分钟的词数)很低,而且故事对成年人来说通常很无聊。参考的分级标准:MPAA-G, TV-Y
儿童(5-10 岁):儿童节目(如《口袋妖怪》、《超能战警》)依靠简单的故事情节,但希望观众能有更高的词汇量。如果你能对简单且重复的故事情节保持兴趣,这些节目对初学者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开始。参考的分级标准:MPAA-PG, TV-Y7/G/PG
青少年(10-15 岁):针对青少年的节目(如《最后的气宗》、《嗨,阿诺德》)是大多数学习者的完美起点。这些故事足够复杂,可以让成年人的兴趣持续多季,而语言的密集和复杂程度足以让中级学习者的能力得到提升。参考的分级标准:MPAA-PG-13, TV-14
成人:面向成年人的节目(《老友记》、《星际迷航》)在可理解性上各不相同。这些节目可能因为语言复杂性而变得困难,但更多的时候是由于主题和叙事缺乏可预测性。我们将在下面关于类型的章节中更深入地讨论这些问题。参考的分级标准:MPAA-R, TV-MA
技术类:如大学课程、会议演讲和教科书等专业媒体的可理解性相对较低,但通常不是因为语言复杂性。这类媒体的可理解性取决于你之前对该主题的了解,而非你的语言能力。即使是母语者,如果他们没有学过基础化学,也无法理解高级化学课程。
领域难度
正如 2A:领域[1]中指出的,不同领域的复杂程度各异。像《老友记》这种日常生活剧常用的词汇,你在其他大部分媒体里都会遇到。相对而言,政治剧像《白宫风云》则充满了与美国政治流程相关的高难度词汇。
我们建议你从「日常生活」这个领域开始入手。所谓「日常生活」,就是剧里的角色和情节与你每天可能会碰到的场景比较贴近。这些剧通常的冲突焦点是约会、婚姻、朋友之间的矛盾、财务问题,或是其他你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情况。对初学者来说,这类节目的语言最易于理解。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日常生活」这种类型。一如既往,跟随你的兴趣,这样才能保持学习的热情和乐趣。但要注意,像奇幻、政治、科幻和犯罪这些类型因为覆盖的领域更广,因此比「日常生活」更难以掌握。而且,这些领域会教给你一些在特定场合之外基本用不到的词汇。
配音版(译制片)
当外国电视剧或电影被配音后,其语言一般都会被简化。在语言间的翻译过程中,母语中的概念并不能一一对应地翻译成目标语言。因此,配音版本为了适应目标语言的语言范式,通常会省去一些双关语、笑话或成语。通过简化语言,配音版变得更容易理解。当你进行沉浸学习时,这一点可能会很有用。
但别忘了,这些配音版并不是目标语言的本土产物。你在这里感受不到本土文化里特有的幽默或者习惯用语。如果你【只】看配音内容,就永远学不到母语者的一些特殊习惯,他们的幽默感,或他们文化的微妙之处。
最后一点,但也很关键,当你自我评估语言理解能力的时候,千万别以配音版为准。那样会让你觉得自己的水平比实际上要高。
最大化你的理解
在阶段 2A,你的理解能力起初是很弱的。为了克服难度陡坡,启动语言习得过程,找到尽可能易于理解的沉浸材料至关重要。
怎么做呢?首先,选择针对儿童或青少年的内容,如果是配音版就更好了。你可以观看连续剧,这既增加了视觉语境,也让故事情节变得容易预测。同时,确保你看的内容用的都是同一种方言。
你并不会受限于某个媒体内容固有的可理解性上。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会详细解释如何操作这些可理解性因素,让任何内容都变得更容易理解。
2A3:可理解性的媒体类型索引
你沉浸的每种媒体,不外乎三种输入信道的组合:读、听和看。把这些信道结合起来,你能更好地理解目标媒体内容,这就是「混合输入」。
带有目标语言字幕的电视节目是混合输入的最高形式:视觉语境提供了一个粗略的理解基础,让你大致抓住故事走向。音频则提供了更细致的信息。而字幕则消除了音频中的模糊性。三管齐下,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你大脑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让你在读和听方面得到锻炼。
其他类型的混合输入也有其特定的能力提升作用。
- 漫画:结合视觉语境和阅读。
有助于提升阅读能力。
- 无字幕电视剧:结合视觉语境和音频。
有助于提升听力。
- 带文字稿的音频:结合音频和阅读。
建立听读之间的反馈循环。
像读小说或听播客这种单信道的输入,我们称之为「纯粹」输入,即纯阅读和纯听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解释不同类型的混合和纯媒体类型在可理解性方面的是如何比较的。
按媒体类型划分的可理解性等级
下面,我们提供了一个各种媒体类型的分级排名系统。我们建议将这篇文章收藏起来,因为这个排名体系将作为你在整个阶段 2B 的沉浸学习参考。
我们根据媒体的难易程度对 10 种媒体类型进行排名,并解释了哪些因素会增加或减少它们的可理解性。请注意,这里并没有考虑到所有因素,只是考虑了那些看起来最相关的因素。
等级 | 媒体类型 | 优点 | 难点 |
---|---|---|---|
1 | 带字幕的电视剧 | - 三信道输入,可理解性最高 | |
2 | 不带字幕的电视剧 | - 视觉语境和音频对话相互增强的双信道输入 | - 除非你大量练习听力,否则会听不懂音频。 - 在无阻沉浸中,音频速度可能太快,你的大脑无法跟上。 |
2 | 漫画 | - 双信道输入 - 视觉语境让对话更容易理解 - 可以慢慢读 - 方便查词 | - 在知道目标语言大概如何发音之前,阅读速度会很慢 |
3 | 纯阅读:简化版(如儿童小说或分级读物) | - 针对儿童读者的小说,语言复杂度较低。 - 故事情节容易预测。 - 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阅读,多查字典 | - 由于描述性词汇的存在,相比电视和漫画对话,语言复杂度更高。 |
3 | 纯阅读:单一领域(博客文章) | - 简短 - 容易上手,快速了解领域 - 比小说的文学词汇少 - 可以随心所欲地查找生词,按自己节奏阅读 | - 大部分博客默认你对该领域有基础了解 - 叙述的可预测性低 |
4 | 纯阅读:文学小说 | - 叙述的可预测性高 - 可以随心所欲地查找生词,按自己节奏阅读 | - 领域扩张巨大,每本小说都应当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来对待。 |
4 | 纯听力:叙事性播客/有声剧 | - 结构明了 - 叙述的可预测性高 | - 中等的音频模糊程度 |
4 | 纯听力:单一话题的脱口秀 | - 易于熟悉该领域 - 只有对话;没有复杂的词汇和句型 | - 结构松散:叙述的可预测性低 - 音频的模糊程度很高 - 无法通过文字稿核对听力 |
5 | 纯听力:有声书 | - 具有文学小说的所有复杂性 | |
5 | 纯听力:多话题的脱口秀 | - 只有对话,几乎没有文学词汇 | - 结构松散:可预测性低 - 视觉语境无助于理解 - 需要熟悉多个领域 - 音频的模糊程度很高 |
增进理解的妙招
记住,当你理解句子的意思时,习得就会发生。任何类型的媒体都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人为地增进你的理解。
在提高理解能力的初级阶段,使用这些妙招是完全没问题的。然而,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能够不借助任何外力,自主理解目标语言。随着你的水平提高,逐渐减少这些辅助手段的使用。
查字典
这一点显而易见,但如果你在阅读或听力过程中查找不熟悉的单词,将大大提高你对该媒体内容的理解。
熟悉故事内容
你对所沉浸的内容越熟悉,理解起来就越容易。提高熟悉度的方法有很多:
- 你可以选择那些你用母语已经看过或听过的内容。
- 在接触新内容之前,你可以先在维基百科上阅读故事摘要。
- 对于有改编版本的书籍,你可以先看看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再去读书。
操纵时间
当你利用录制的媒体资料时,你可以控制播放速度,以便给自己更多消化和理解的空间。
- 暂停电视节目来阅读字幕,这样你就有充足的时间去处理信息。
- 多次重复听某一段音频,能让你更准确地听出声音的细节。
你在日常的被动听力练习中应该已经在这么做了,但你也可以通过倒带内容来重新听一遍。
- 把音频速度放慢也是个不错的办法,这样你就有更多时间去理解它。
注意:我们不推荐你过于依赖这个方法。因为放慢速度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自然的声音效果,这可能会影响你大脑对实际语言的解析。
增加输入信道
如上所述,一个媒体的输入信道越多,其可理解性就越高。你可以通过增加媒体的输入信道来巧妙地提高其可理解性。
例如,你在听播客的同时看一下它的文字稿,就能大大提高你的理解。如果你在看电视节目,开启目标语言的字幕也能起到相同的效果。
听力本来就比阅读更难,因为音频中有很多模糊之处。你的大脑需要先把声音解析成单词,才能理解语言的含义。当你加入一份文字稿,这些模糊之处就被消除了。无论是哪种听力练习,搭配文字稿都能让难度降低一个等级。
反之,给阅读加上音频并不能显著减轻其难度。带音频的阅读和纯阅读相比,并没有轻松多少。实际上,有人甚至觉得这样更容易分心。
往前走,回头看。
阶段 2 指南的其余部分将多次提到 2A2:可理解性的影响因素[1]和这篇关于可理解性索引的文章。这两篇文章是你如何精通首个领域的基础框架。为了便于日后查阅,务必将这两篇文章加入书签。
2A4:理解等级
这个「理解等级」模型为评估外语理解能力提供了一个简单明了的系统。我们建立这个模型是为了给语言学习过程提供清晰、具体的指导,同时也为学习者在思考和讨论他们的进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框架。
模型简介
该模型将理解的范围分为六个等级,从初学者到轻松掌握。这个模型对听力和阅读都同样适用。
这个模型并不是描述你对整个语言的理解,而是聚焦于你在接触某个特定内容时的理解程度。
使用这个模型时,你应评估在没有查阅字典或阅读翻译的情况下,你能理解到什么程度。
大部分沉浸学习者用百分比来衡量自己的理解水平。我们故意没用这种方式,因为很难明确说「理解了多少百分比」到底是什么意思。30% 的理解是指懂了 30% 的词汇,还是 30% 的大致含义,还是像个母语者那样理解了 30% 的微妙之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释。取而代之的是,我们的模型是围绕你理解的含义量来构建的。
理解不是静态的
通常,理解水平和具体领域有关。比如说,你看侦探小说可能理解得有模有样,大约是 5 级,但看新闻可能就是 3 级。而且,就算在同一个领域,你的理解水平也可能因为具体的内容而起伏不定。
你的理解水平每天,甚至每小时都有很大的波动,这很正常。甚至在同一个电视节目的不同集里也可能不一样。影响理解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你的心情、精力,以及你对所接触内容的投入程度。
有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自己的理解水平突然下滑了。这其实是假象。随着你理解水平的提高,你更容易察觉到自己还有哪些不懂。这种对自己无知更深刻的认识,会让你觉得好像理解水平下降了。其实这是好事,不是坏事!
subjective comprehension
具体模型
等级 0:啥都不会
你刚开始沉浸学习,这门语言对你来说完全是天书。
等级 1:一星半点
大部分内容还是天书,但总算觉得有几个字或音似曾相识。你能偶尔认出个别字或词。
但整体来说,你还是摸不着头脑。
等级 2:零零碎碎
在大多数句子里,你能认出一两个词,偶尔甚至能理解一个完整的句子。
你对正在谈论的内容有一种极其模糊的感觉。
等级 3:懂得要旨
你能认出大半的词汇,而且时不时能完全理解整个句子。
你能跟上大部分的主要思想,但很多小细节还是不甚了了。
等级 4:明了情节
你能跟上大多数表达的思想,但偶尔会遗漏一些细节。
当你没有看懂所有单词时,你极度依赖语境推断来确定在谈论什么。当你无法理解某个部分时,通常也搞不清楚为什么你无法理解。
等级 5:轻松晓畅
你几乎能理解一切,但有时会错过一些微妙之处。你能轻易地跟上所有的对话,但有时可能会忽略演讲者或作者的一些匠心。
当你不理解的时候,通常能找出问题所在,并通过查阅资料来弄清楚。
在这个等级,你理解内容还是需要付出一番努力。
等级 6:浑如天成
你能毫不费力地理解几乎所有内容,几乎不会漏掉任何细节。能够完全领会到最微妙的意涵。
也就是说,你理解的程度和母语者在接触他们熟悉的内容时几乎一样。
案例:哈利波特
以下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第一段:
Mr. and Mrs. Dursley, of number four, Privet Drive, were proud to say that they were perfectly normal, thank you very much. They were the last people you’d expect to be involved in anything strange or mysterious, because they just didn’t hold with such nonsense.
下面,我们将演示一下,如果你是一名英语学习者,尝试阅读《哈利·波特》,每个理解等级是什么感觉。
生词已被替换为胡言乱语(gibberish)。其他单词和短语也用相似的英文单词进行了替换,以表示学习者知道这个单词,但在特定情境下无法理解其用法。我们用「*」标记了这些词。
等级 1:一星半点
Pe and Per Dursley, of camer embe, Privet Unfax, were preth to say that quiga were counges kepter, *gratitude very slamy. Quiga were the pilso olical themic novatial to be vitimese in theoloney unittlem or writuence, because quiga atter inson voler rotes evere disgushese.
你能认出一些单独的单词,比如「and」、「to」、「were」和「thank you」,但你对整个段落的意思一无所知。
等级 2:零零碎碎
Pe and Per Dursley, of camer four, Privet Unfax, were preth to say that they were counges kepter, *gratitude very slamy. They were the pilso people themic novatial to be vitimese in theoloney unittlem or writuence, because they just didn’t voler with such disgushese.
你大概能理解一半的单词。这让你大致能推测出,这个段落似乎是在谈论一群人。
等级 3:懂得要旨
Mr. and Mrs. Dursley, of letter four, Privet Move, were preth to say that they were counges normal, *I show you gratitude. They were the *final people you’d expect to be vitimese in anything strange or writuence, because they just didn’t *carry with such disgushese.
你明白这个段落是在谈论两个名叫「Mr. and Mrs. Dursley」的人。你相当确定这个段落的重点是描述他们是「normal」的。
你认识大多数单词,但也有几个你从未见过。你不明白「number four, Privet Drive」是什么意思,因为你认为「drive」是「开车」的意思。你知道「thank you very much」的意思,但你把它解释为「我向你表示感激」,所以你不明白为什么会在这种语境中用到它。你知道「last」意味着「最后的」,但你无法理解这个特定用法。「hold」和「carry」也是如此。尽管如此,你还是能从上下文中推断出,这句话很可能是在说 Dursleys 家一点也不奇怪。
等级 4:明了情节
Mr. and Mrs. Dursley, of number four, Privet Drive, were proud to say that they were perfectly normal, *I show you gratitude. They were the last people you’d expect to be involved in anything strange or writuence, because they just didn’t *carry with such nonsense.
你只有一个单词不认识。你明白这个段落是在谈论两个名叫「Mr. and Mrs. Dursley」的人,他们非常重视自己是「normal」的,甚至可能不喜欢那些「not normal」的人。
你仍然对第一句末尾的「thank you very much」感到困惑。你对第二句中「hold」的特定用法不太熟悉,但你能从上下文中推断,它可能意味着「他们不会容忍这种胡说八道」。
等级 5:轻松晓畅
Mr. and Mrs. Dursley, of number four, Privet Drive, were proud to say that they were perfectly normal, thank you very much. They were the last people you’d expect to be involved in anything strange or mysterious, because they just didn’t hold with such nonsense.
你没有生词,而且完全明白段落的核心意义。
到这一步,你只是错过了一些细微的差别。你大致明白「thank you very much」在这个语境中的意义,但你没有完全理解这个语气表达了 Dursleys 夫妇是多么的自豪和固执。你明白「you’d」意味着「you would」,但你无法察觉这种缩写词的使用如何微妙地改变了句子的感觉。你也没有注意到最后一句中「just」用于强调的微妙方式。
你需要思考这些精妙之处和细微差别,但对于母语者来说,他们会自动且本能地察觉到这些。
等级 6:浑如天成
Mr. and Mrs. Dursley, of number four, Privet Drive, were proud to say that they were perfectly normal, thank you very much. They were the last people you’d expect to be involved in anything strange or mysterious, because they just didn’t hold with such nonsense.
翻译:家住女贞路4号的德思礼夫妇总是得意地说他们是非常规矩的人家,拜托,拜托了。他们从来跟神秘古怪的事不沾边,因为他们根本不相信那些邪门歪道。
你毫不费力地理解了这段话,并自动地捕捉到了所有的细微差别和精妙之处。你的理解能力实际上已经达到了母语水平。
2A5:主动沉浸的类型
在阶段 2,你目标是尽快在你首个领域内达到等级 5 的理解水平。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你有几样法宝:主动沉浸、被动收听和主动非沉浸学习。
正如之前提到的,主动沉浸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你正在接触的内容中。主动沉浸是语言习得中最重要的活动。
许多学习者都有这样的疑问:在主动沉浸的过程中,我应该多久查一次字典?
这个问题有两种极端情况。一方面,你可以查阅每一个生词,力求百分百地理解内容。另一方面,你也可以什么都不查,任由语言自然地冲刷你的大脑。
我们建议,与其试图在这两者之间找一个平衡点,不如把它们当作两个独立的练习来做。
任何带有阅读内容的媒体都可以用于精细沉浸或无阻沉浸。例如:
- 三信道:看电视时开启目标语言的字幕
- 双信道:阅读漫画书
- 双信道:边听播客边看文字稿
- 纯阅读:看小说或博客
精细沉浸
传统的语言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查阅一切,力求做到 100% 理解,这就是精细沉浸。像 LingQ、Language Learning with Netflix,还有 Lingopie 这样的工具,都是基于这个思路设计的,让你能方便地查词,以便尽量多地理解。
精细沉浸是从真实世界的内容中直接学习词汇和语法的强有力手段。你在沉浸的过程中,会尝试用查字典的方式,琢磨每个句子的意思。在这个琢磨过程中,你会用你的分析思维,拆解这门语言,努力去理解它。精细沉浸会积累一系列你的大脑稍后能够习得的显性知识。
一开始,你可能并不总是能弄清楚一个句子,这完全没问题!如果句子太难,或者有太多生词,那就跳过去,继续前进。最好把注意力放在那些低垂的果实上。
无阻沉浸
精细沉浸对于学习词汇和语法固然有益,但对于语言习得来说,效果一般。每次打断沉浸状态去查词,你的潜意识就失去了内化语言、建立语感的机会。
另一种方法是无阻沉浸,让语言自然地冲刷你。你依然全神贯注,但不应频繁查词。偶尔查一下没关系,但要避免频繁中断你的沉浸状态。
无阻沉浸就是要你接受并习惯语言的模糊感。比如,看电视剧时,不必强求要懂每一句话。不要试图查找每一句不懂的台词。
无阻沉浸并不意味着要你快速前进。只要不打破沉浸的无阻感,就以你觉得舒服的速度前进。如果你在读漫画或小说,那就慢慢来,但对于那些一头雾水的句子,不必纠结,接受它们暂时不在你的理解范围内,然后继续前进。
无阻沉浸能培养出自动性:即不假思索地立即理解单词和结构。自动性依赖于潜意识。要培养自动性,你需要关闭你的分析思维,以便你的潜意识能充分接触到输入的语言。
大部分的语言习得,其实都是在无阻沉浸中完成的。你通过精细沉浸和主动非沉浸学习所积累的显性知识,会帮助你的潜意识更好地理解语言,并把你听到的词汇和你心中的抽象思维联系起来。
初学阶段,精细沉浸和无阻沉浸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活动。但随着你对语言的掌握逐渐加深,你在精细沉浸中查词的次数会越来越少,感觉上它会越来越像无阻沉浸,最终两者会融为一体。
鱼与熊掌兼得
在阶段 2 的后半段,我们建议你同时沉浸于两种内容。一个是专为精细沉浸准备的,另一个则完全用于无阻沉浸。
选两个同一领域的内容很关键。这样做是为了让这两种内容之间有尽可能多的语言交集,这样通过精细沉浸获得的显性知识,能在无阻沉浸中习得。
比如说,电视剧《Friends(老友记)》和《How I Met Your Mother(老爸老妈的浪漫史)》就是一对不错的搭配。两者都是以日常生活为背景的情景喜剧,都发生在纽约,都属于浪漫喜剧。这两者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通过《老友记》进行精细沉浸,你能学到很多在《老爸老妈的浪漫史》进行无阻沉浸时也会用到的词汇。
精细沉浸要比无阻沉浸花费更多时间,所以你会比较早地看完其中一个系列。当你寻找新的无阻沉浸内容时,记得要限定范围,选一些与你之前看过的节目相似的内容。
2A6:沉浸学习指南
阶段 2 的目标,就是在一个有限的领域内,将你的理解水平从等级 1 提升到等级 5。孩子们通常只通过听来达成这个目标,但我们成年人可以通过同时运用阅读和听力来加快这个过程。
阅读和听力是相辅相成的基础技能。阅读能够丰富你的词汇量,并帮助你在听力练习中更好地分辨单词。听力则通过教你单词的发音来提高阅读能力。这样一来,你在阅读时就不再需要逐字逐句地拼读,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同时也能改善你最终开始说话时的口音。
到目前为止,你可能一直在听你的目标语言,但还没开始阅读。这个阶段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你的阅读能力,让它赶上你的听力水平,这样两者就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反馈循环。
选什么读物
理想的内容是有趣、可理解、语言密集的。
有趣
我们之前就说过,选个自己觉得有趣[1]的材料沉浸进去,这样你才愿意多花时间,不会觉得是在做苦差事。
可理解
利用可理解性因素[2],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优化理解。具体来说,就是找一部有配套字幕、面向年轻人的电视剧。
电视剧通常只有对话,而且语法简单。这确保了词汇和语法的范围相对较小,有助于你迅速提高理解能力。
电视剧相较于书籍,提供了视觉语境;与漫画相比,它们有音频。而且,跟电影相比,你更容易猜到剧情,因为你能逐渐熟悉角色和故事情节。
对初学者来说,选电视剧最重要的就是字幕和音频得逐字对应。等你能轻松理解字幕和音频之间的差异后,使用不完全匹配的字幕也无妨。
对于本土节目,找到匹配的字幕通常不是问题。只要有字幕,基本上都能对上号。
然而,对于配音节目,找到匹配的字幕就比较困难了。一般来说,这些字幕和配音不一样,因为字幕是直译,而配音可能会意译。如果你在找配音节目,看看有没有标「CC」(即闭路字幕)的,这种通常和音频是一致的。要是实在找不到,那就在无阻沉浸中看吧。
理想情况下,你应该从面相 7-15 岁观众的电视剧开始,因为这些比面向成年人的节目更容易理解。然而,这种内容如果要找到匹配的字幕,可能会有点难。如果找不到更简单的内容,那就直接看成人节目吧,虽然一开始难度大些,但总能熬过去。
语言密集
语言密度这个术语用来描述你在一定时间内能接触到多少不同的词汇。
比如,Dr. Seuss 的 Green Eggs and Ham 只用了 50 个单词。虽然你可能很快就能读完,但如果用同样的时间去读 Roald Dahl 的 Matilda 前几页,你会接触到更多的单词。
面向幼儿的书籍和节目通常语言密度很低。一些面向成年人的节目也可能语言密度不高。例如,某些动作片有很长、很精致的打斗和追车场面,但对话却很少。
理想的语言密度是「足够」。一般来说,内容的密度越高,效率越高。但这也要取决于你个人的兴趣,找个平衡点最重要。
三通道阅读
在这个阶段,你主要的精细沉浸方式就是阅读电视剧。
虽然阅读电视剧的方法很直接,但也不是那么容易。基本思路是,在每一句对话之前或之后暂停,阅读这句话,然后继续播放。
如果你用的是 Netflix,那么有一个叫做 Language Learning with Netflix 的扩展程序,里面自带了一个专门为这个练习设计的自动暂停功能。
如果你用的是其他流媒体平台,那就得手动按暂停了。
如果你是下载到电脑上用本地播放器看,那你可以用 MPV 播放器和这个自动暂停的脚本。
重点关注什么
对于你要读的每一句话,目标都是试图去理解它。把这当成一场解密游戏,你在破译句子的意义。遇到生词,就查阅双语词典,琢磨整个句子的意思。
刚开始时,大多数谜题你可能都解不出来。当一个句子里有三个或以上的生词时,即便查了词典,你也可能无法弄懂它的意思。没关系!你的大脑还没准备好去理解这个句子。对于这些句子,如果你有动力,查所有生词也无妨,但直接跳过它们,继续下一句也完全可以。
这个阅读过程也是一个挑选你在间隔重复系统(SRS)里要复习的材料的好机会。这个过程叫做「词句挖掘」,具体怎么操作,下一篇文章会详细解释。
无阻沉浸
除了精细阅读沉浸外,也别忘了进行无阻沉浸。两者搭配使用,能让你充分利用从阅读中获得的知识,转化为习得的语言。
选材时,确保两边的内容都在同一领域内。这样,你的精细阅读就能更好地帮助你理解无阻沉浸中的内容。
至于在无阻沉浸中是否使用字幕,在这个阶段这完全看个人。字幕能消除听力上的模糊性,提高理解,但有些人会觉得字幕太过分散注意力,无法让他们关闭分析思维来全身心地享受内容。你可以试试两种方式,看哪种更适合你。
在无阻沉浸中,虽然不建议你频繁地查字典(这会打断无阻沉浸),但偶尔查查也无妨。
利用无阻沉浸的时间,去探索新的节目,看看哪些你更喜欢。如果几集下来觉得不喜欢,就别再看了。
只要你想,完全可以用已经无阻沉浸过的节目来精细沉浸。第一遍观看时,你肯定会错过很多细节。重新精细沉浸在一个你之前无阻沉浸过的节目里,会更有趣,因为这次你可以解答之前的所有疑问。
投入多少时间
对于语言学习来说,这个等式很简单:沉浸学习的时间越多,进步就越快。
从此刻开始,你应该寻找生活中的各种机会,用目标语言的沉浸内容来替代你的母语。比如说,如果你喜欢周末刷剧,那就把这段时间变成沉浸学习的好时机。
平衡精细沉浸与无阻沉浸
刚开始阅读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有点儿吃力。尽量在精力最旺盛、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进行精细沉浸。你应该争取每天做到 30 分钟,如果觉得有困难,就从每天 10 分钟开始,慢慢提升到 30 分钟。剩下的主动沉浸时间,就用来进行无阻沉浸。
最低要求
对于差异巨大的语言(例如,英语→阿拉伯语),我们建议每天专注沉浸至少两小时:精细沉浸半小时,无阻沉浸一个半小时。
对于较为接近的语言(例如,英语→意大利语),我们建议每天至少专注沉浸一个小时:精细沉浸和无阻沉浸各半小时。
以上所说的时间,并不包括被动收听或间隔重复系统(SRS)的学习时间。
请记住,这些都是最低要求。你主动沉浸越多,你进步就越快。因此,我们鼓励你在不让学习变成负担的情况下,尽量多地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当然,乐趣永远是首要考虑的——与其拼命到头,最后因为累垮而放弃,不如每天适量地进行,这样更高效。要知道,如果你半途而废,那么所谓的效率也就无从谈起。
被动收听
一般而言,听力理解提升的速度会比阅读理解慢一些。为了让你的听力水平不落后,在做不费脑子的事情同时,继续听那些你之前看过的节目。
被动收听你之前精细沉浸过的节目会更有帮助。但如果这样的内容不够多,也可以用你无阻沉浸过的节目来补充。
进阶
当你在看一集新的电视剧时,能达到等级 3 的理解水平,那就说明你准备好进入阶段 2B 了。这个新剧集可以从你一直在追的系列中挑选。
为了评估你的理解水平,你需要逐句地看这一集,阅读字幕,但不要去查词。你应该能:
- 认出一半左右的词汇。
这不代表你真的理解这些词,只要你觉得这些词似曾相识。
- 偶尔能完全理解一个句子。
- 能大致跟上故事情节,尽管具体细节依然不甚理解。
2A7:基础词句挖掘
词句挖掘是直接从沉浸学习中获取单词和句子,并用间隔重复软件学习它们的过程。你可以尽早开始词句挖掘,但是大多数人更喜欢在他们学习了最基本的语法结构并且记住了最常用的单词之后再开始挖掘。如果你还没完成对常用词汇的学习,不妨先暂缓词句挖掘,或者两者一起进行,全凭你自己。
词句挖掘使得学习与沉浸融为一体。当你开始在第一个领域站稳脚跟时,通过学习直接来自沉浸内容的单词和句子,你可以确保自己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与自己最匹配的单词上。精心挑选自己要学习的单词和句子,会使你对它们有深刻的印象。这让你在背单词的过程中事半功倍。
词句挖掘是一个创造性、探索性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找到最适合你个人喜好和生活方式的方法。
这里有一些基本的准则帮助你开始。
选择挖掘内容
每沉浸一个小时,你都会遇到许多你可以学习的生词。但并非所有词都值得你花时间。由于你每天能制作的 SRS 卡片数量有限,因此,仔细选择挖掘的内容尤为重要。
首先要考虑的是,你是否真的需要一张卡片来学习某个内容。如果你觉得不借助 SRS 就能记住一个词,那就不用为它制作卡片。有些词汇与你的母语非常相似,听一两遍就能记住。有时,一个词由你熟悉的几个部分组成,一旦看出其中的联系,其意义就会牢牢地留在心头。有时,某些词自己就能牢牢地留在心里,不需要特别的理由。
话虽如此,在初期,如果没有 SRS,大多数词汇都很难学会。在缩小挖掘的范围时,请记住,提高你目标语言的理解能力——进而习得目标语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挖掘那些低垂的果实:
1. 感觉熟悉的词汇优先。
在你沉浸学习中经常出现的词,投资回报率更高。如果某个词引起了你的注意,或给你一种熟悉的感觉,那就说明它是个常用词。
2. 选择看起来容易理解的词。
如果你查了某个词的定义,感觉很难理解,那就先放一放。把时间和精力用在那些触手可及的词汇上,更值得。
3. 你想要学的词优先。
如果一个词很有趣,仿佛在呼唤你,那就足够成为学习它的理由了。对一个词产生情感连接,会让记忆更为容易,降低学习的「成本」。即使这个词看似不太实用或不常用,学习它也是值得的。
挖掘句子,而非词汇
一般来说,你应该为短语和句子制作卡片,而不是为孤立的单词。这样做有三个理由。
第一个原因是,光知道一个词的意思并不等于你能完全掌握它在实际中的用法。Antimoon 用「account for」(占比)的定义非常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1]
If a particular thing accounts for a part or proportion of something, that part or proportion consists of that thing, or is used or produced by it.[2]
(翻译:如果某一事物占了某个整体的一部分或某个比例,那么这一部分或比例就是由这个事物构成的,或者是由它使用或产生出来的。)
就这个定义本身而言,它其实并不能让你真正明白「account for」到底是什么意思,或在实际中是怎么用的。但这个词典还提供了一条很好的例句,让整个用法一目了然:
Computers account for 5% of the country’s commercial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翻译:计算机占全国商业用电的 5%。)
由此可见,一个恰当的例句往往是理解单词真正用法的关键。
基于句子制卡的第二个原因是,许多单词具有多重含义。比如说,「bark」这个词的意思可以天差地别(译注:「狗吠」和「树皮」),这取决于你说的是狗还是树。
试图用一张卡片记住一个单词的所有含义,往往会导致卡片极其困难,复习起来也异常繁琐。把单词的多重含义拆开,一次只学习一个要有效得多。这正是最小信息原则的一个实例,在下一节会有更深入的解释。
与其为单个词汇,不如为一条句子制作卡片。这样做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能让你专注于目标词汇的某一特定用法:简单地说,就是关注该单词在特定句子里的含义。而且,由于这些句子源于你的沉浸内容,你将学到与你最相关的特定含义。
为句子制卡的最后一个原因是,它们更容易记住。与孤立的单词相比,整个句子能提供更丰富的语境,这样你的大脑更容易将其内化。
特别是当句子来自你实际读过的书或看过的节目时,这一点更为明显。你能回忆起是哪个角色说了这句话,还能记得这句话出现在哪个场景。与这句话建立的个人联系,会让你更容易把这个目标词汇真正融入到你的语言知识中。
挑选单一目标(One Target,1T)句子
最好挖掘那些只包含一个未知元素(不论是词汇还是语法规则)的句子,这类句子通常被称作「单一目标」或「1T」句子。
有人担心,仅仅挖掘 1T 句子会效率低下,反而浪费时间。其实情况恰恰相反。大量有针对性、干脆利落的抽认卡会让你更快、更轻松地达成学习目标,这就是所谓的最小信息原则[1]。
假如你有三个词汇想学,那么最好是制作三张不同的抽认卡,每张卡只针对一个目标词汇。
如果你把三个词塞进一张卡片里,然后你忘记了其中一个词,你就得把这张卡片标记为「失败」,哪怕你记住了另外两个词。这样一来,你就得白白重复那两个其实已经记住的词。
同时要回想三个生词,也会使卡片更难理解,使你完全内化每个词的可能性降低。
这也会增加记忆干扰的风险:这三个词本来毫无关联,硬是一起学,很可能会让你在头脑中错误地把它们联系起来。
卡片上应放什么内容
在这个阶段,尽量让你的卡片简单明了:正面写句子。背面写目标词汇的定义,以及(可加可不加)该句子出处的截图。
切记:你的目的不是要自己去造句;这些卡片的目标是提高你的理解能力。因此,让卡片保持简单,你给自己的评分也应依据你对正面句子的理解程度。
何时进行挖掘
词句挖掘主要有两种方法:自动和手动。
自动挖掘是利用软件自动从你的沉浸材料中提取 1T 句子,并制成卡片。这是一种高级技巧,需要一些折腾点技术才能运作起来。所以,我们建议你稍后再尝试这一方法。
手动词句挖掘则是从你的沉浸内容中手工挑选要学习的句子,并自己制作卡片。你可以在精细沉浸,比如看电视剧时,进行手动词句挖掘,也可以在无阻沉浸中进行。两者都试试看,你可能会发现两者都不错,或者其中一个更适合你。
手动词句挖掘还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同步和异步。
在同步挖掘中,当你在沉浸学习中遇到想学的句子时,就暂停沉浸,当场制作一张卡片。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你的主动沉浸和词句挖掘可以融为一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活动。这可以帮助你精简整个语言学习流程。
有些人发现同步挖掘会打断他们的沉浸学习。他们更喜欢异步挖掘,即将制卡与沉浸分开。在异步挖掘中,你只需在沉浸学习时标记想学的句子和单词。你可以把句子复制粘贴到一个文本文件里,或者记下句子的时间戳。在沉浸学习后,你可以批量地为收集到的句子制作卡片。
最佳实践
我们推荐的 SRS 从阶段 1 开始就不会更改,所以尽管重读 1C:SRS 最佳实践[2]。
脚注
[1] http://www.antimoon.com/how/examplesent.htm
[2] Collins COBUIL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