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old Q&A 如何纠正语言输出中的坏习惯

(本系列内容摘录自 https://www.youtube.com/@Refold/ 中 Matt 参与的问答。因内容由语音转录翻译而成,文本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Q:

Matt,像我这样的许多学习者,都曾在学校被迫提前进行语言输出(output),因此养成了严重的发音错误和其他语言坏习惯。这些错误很难仅靠沉浸(immersing)来纠正。以我自己为例,虽然已经有意识地沉浸英语两年了,但一旦需要输出时,我还是会犯一些根深蒂固的错误,原因是我之前在学校已经被强制输出英语近十年了。对此你有什么建议吗?

A:

的确,语言学习中坏习惯的问题非常严重。一旦大脑中刻下了错误模式,形成了固定的神经通路(narrow pathway),这条通路就不会完全消失。虽然它可能会萎缩(atrophy),你也可以建立新的通路来取代它,但想要完全改变默认模式是件极其艰难的事。这也是我一直强调尽量避免过早输出,避免养成坏习惯的原因。

那么,如果你已经养成了这些坏习惯,该怎么处理?

首先要明确一点: 仅靠沉浸是无法解决根深蒂固的坏习惯的。
你即使沉浸几十万小时,也很可能无法纠正这些错误。这种现象就叫“僵化”(fossilization)。生活中有许多典型案例,一些人长期生活在第二语言环境中,持续听了数千小时的正确发音,但依旧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偶尔,经过一段静默期(silent period)加上大量沉浸,部分问题可能得到解决,但有些问题只有通过积极努力的纠正才能消除。

具体的纠正方法:

一、明确并缩小目标

首先,你需要逐个明确自己想修正的坏习惯。每个坏习惯都是一个独立的“狭窄通路”,你应该把要修复的习惯控制在每次 3 到 5 个左右。

  • 你可能已经知道自己的坏习惯是什么。如果不清楚,可以请 iTalki 导师或母语人士给出反馈。
  • 确定坏习惯时要考虑两个方面:
    • 坏习惯出现频率越高,越需要优先修复。
    • 坏习惯对他人听感的影响越严重,也要优先解决。

二、集中精力逐个突破

不要试图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这样难度太大。集中精力先解决前 3 到 5 个习惯,直到完全掌握为止,再继续下一组。

三、精准密集地输入正确示范

为了纠正特定错误,你要专门找包含正确发音示例的音频片段,并反复听这些片段,形成新的语言模式。
例如,你可以做一个 5 分钟左右的音频文件,其中包含你想纠正的习惯的正确示范,连续反复听一到两周。这样做的效果远比普通沉浸强,因为普通沉浸可能每隔很长时间才出现一次目标语言模式,而密集精准输入能更快地在大脑中形成正确的神经通路。

四、实时使用“监视器”纠错

当你实际输出时,必须有意识地纠正自己。
每次说话之前,都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正确的表达方式。Stephen Krashen 称之为“监视器”(monitor)。当错误表达浮现在脑中时,立刻纠正自己。只要反复这样做,正确的表达方式最终就会自动化。
虽然 Krashen 本人可能不同意这种做法,但根据我的个人经验和其他许多人的经历,这种主动干预的方法确实有效。

纠错过程的本质

从本质上讲,语言输出的纠错过程类似于学习动作技能(motor skill)。无论是身体动作还是心理动作,只要反复练习,就能变成自动化行为。尽管过程艰苦缓慢,但只要一次只纠正几个习惯,1 个月左右就能有显著改善(约 80%的习惯会明显改善)。

随着你持续练习,还会逐渐掌握如何有效纠正坏习惯的元技能(meta skill)。虽然一开始困难,但你做得越多,过程就会越自然。

我的个人经验

我自己在日语音高重音(pitch accent)方面也使用过类似的方法。语言输出的纠错和学习杂耍类似,你需要反复练习直到动作变为自动化。但语言更复杂一些,因为你必须在实际交流中实时进行纠正,仅靠坐下来机械重复作用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