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時間規劃方式|《搞定》|文森說書

  • 作者:文森說書
  • 链接:YouTube
  • 智能手机虽便捷,仍易遗忘,GTD 系统提供高效管理方案。
  • GTD 通过捕捉、理清、组织等步骤,系统化处理事务减负。
  • 按情境、人事或未来分类任务,并与日历结合提升掌控感。

要解决什么问题?

  • 智能手机的提醒功能虽强大,但人们仍常常忘记日常琐事(如买牛奶、提交报告),主要因为过度依赖不可靠的记忆力,导致生活看似在掌控中却时常失控。
  • 随意记录的想法难以追踪和系统化管理。例如,我们习惯想到什么就用 Siri 等工具设提醒,但这些往往只是“大计划”(如提升英语、国外进修)中的零散步骤,无法一次性规划所有执行环节。
  • 零散记录的任务难以追踪进度和评估整体价值,如同各分店用不同方式统计促销,总部难以整合。
  • 记录方式过于简略(如“药局 买口罩”),使我们失去思考任务本质的机会,仅仅停留在“提醒”层面,无法有效推动行动。
  • 大脑中充斥着未完成、未整理的事务(包括那些需要等待他人或外部因素的悬而未决之事),造成持续的心理压力。
  • 许多人认为压力仅来自职场,但个人生活若未整理完善,其产生的琐事困扰也会反过来影响工作表现,形成恶性循环。

提出什么具体方法?

  • 捕捉 (Capture): 将所有与特定目标(如健身)相关的想法,无论大小,不加筛选地记录到“收件匣”中,此阶段不需排序或考虑完成日期。
  • 理清 (Clarify):
    • 判断“收件匣”中的事项是否需要行动。
    • 对不需立即行动但未来可能有用的想法,建立“将来/也许清单”(Someday/Maybe List)存放,以清空大脑,减轻当前决策负担。
    • 对需要行动的事项,采用“两分钟原则”:如果能在两分钟内完成,就立即动手做,因为未来追踪的成本可能更高。
  • 组织 (Organize):
    • 无法在两分钟内完成的行动事项,移入“待处理清单”。
    • 为避免“待处理清单”显得棘手,可借助不同分类方法整理:
      • 按“情境”分类(如“用电脑时”、“外出时”),以便在特定场景下集中处理相关任务,降低启动成本。
      • 按“相关人”分类(如为“凯莉教练”建立清单),以便与特定人互动时一并处理所有相关事项。
    • 建立“等待清单”(Waiting For List),记录那些已委派他人或等待外部条件满足的事项(如邀请朋友入会、等待快递),以便追踪进度,同时将这些“悬而未决”的事项从大脑中移出。
  • 回顾与辅助技巧 (Reflect & Engage - implied, with concrete tips):
    • 将有明确时间限制的任务(如报名截止日)与电子日历同步
    • 尽可能详述每个待办事项,从简单的词组(如“主管 提交报告”)扩展为包含背景、原因和预期结果的描述,以便每次记录时都思考“例行任务”与“目标”的关系,甚至启发更多相关行动。
    • 将 GTD 系统全面应用于工作和个人生活,认识到两者相互影响。
    • 建立“无需用脑清单”,存放那些在精力不足时也能处理的低耗能任务。

「啊,我好像還沒去便利店取貨」於是我把這件事寫在待辦事項,然後它就一直留在那邊,許久之後才被完成。

你也曾用過行事曆或是提醒事項之類的 App 嗎?
我就是一個提醒事項愛用者,在合理的推估之下,我們應該在被這些 App 提醒時去完成那件事才對,但為什麼事實不是如此呢?
這本《Getting Things Done》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清單使用方式,好比
1. 「將來/也許清單」
2. 等待清單
3. 情境類清單
讓我不只能把「待會要去做的事」用全新的方式來做羅列,心中那些懸而未決的想法也找到了棲身之所。

付費贊助: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join

你可以在 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 上找到我

我的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我的 Email: [email protected]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